大早上天蒙蒙亮,麟子还没起床,郑道长在打拳,其他人还在做饭。
吕婶子一开门,看到门前停着两辆马车,还有几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围在马车旁边,边上的奴仆个个凶神恶煞,但是手里提着用大红布裹着的礼品,显得非常喜庆。
朱雄英的脑袋从车窗里探出来,喊了一声:“吕婆婆,我和爷爷奶奶爹爹叔叔们来走亲戚了。”
这时候一个声音说:“爹,我就说来太早了,你还不信。”
然后是一个儒雅的声音:“老四,你少说两句。”
吕婶子赶紧让开,哆嗦着说:“请进,请进。”
奴仆们先进去,放下礼品就开始拆门槛,门槛拆了马车进来。
这时郑道长和蓝婆婆黄婆婆也出来了,几个青年扶着马皇后和朱元璋下车,奴仆又赶紧把朱雄英从车上抱下来。
郑道长在他们下车的时候说:“恭迎皇上,恭迎皇后娘娘。”
朱元璋颇有些草莽英雄的风格:“姨妈,咱都是亲戚,说这些就见外了,一大早咱和妹子都没吃饭,带着孩子来亲戚家吃了。”
马皇后笑着解释:“姨妈,过年了我们做晚辈的来看看您,前几天忙,今儿刚抽出空来。”
郑道长木着脸说:“亲戚来了是该招待,只是家贫,凑不出这些碗筷来。”
没吃的,赶紧走!
朱元璋不在意地说:“昨日荣国府送来的餐具先拿来用,够用了。”
荣国府送来的箱子里有什么大家都还不知道,主要是这青莲观老的老小的小,昨日送来的东西又不少,外面堆的都是家具,大家又都抬不动,里面的箱子自然没翻开看。
郑道长从这句话中就知道皇帝就是皇帝,他朱元璋还是朱元璋,除了抠门还有小心眼,各家各户少不了仪鸾司的眼线。
她接着木着脸说:“东西太重,贫道搬不动,还不知道在哪处箱子里呢。”说完就后悔了,该直接家贫没吃的!
朱元璋不在意:“您说的都是见外的话,这几个壮劳力不用白不用,老二呢?”
秦王朱樉立即说:“爹,您吩咐。”
“领着你几个弟弟去帮你姨婆干活去。”
燕王朱棣说:“爹,还没吃饭呢。”
朱元璋眼睛一瞪,朱棣立即改口:“帮姨婆干活什么时候都行。”
太子朱标温柔地说:“我和你们也去,要是不把餐具找出来,咱们大伙儿也没吃饭的家伙啊。”
朱元璋嘱咐了一句:“轻拿轻放,别粗手粗脚的,重活你们干,别让你大哥出力。”
几位藩王应答了一声,带着太监侍卫去后院了。
朱雄英立即问郑道长:“太姨婆,我妹妹呢,我要带妹妹去看叔叔们搬箱子。”
马皇后就说:“你跟着裹什么乱啊。”
朱雄英回答:“那是妹妹的东西,妹妹要知道里面有什么。”
黄婆婆回答:“麟子还没起来呢。”
朱雄英往后院跑:“我去喊妹妹起床。”
两个宫女赶紧跟着她跑远了,这一家子来都来了,郑道长跟帝后二人说:“先到三清殿坐吧,先喝杯茶。”
蓝婆婆和黄婆婆立即去沏茶,马皇后扶着郑道长,三人一起去了三清殿,在蒲团上坐下。
郑道长眉头紧锁,坐下后马皇后就问:“姨妈,还是为麟子的事儿发愁?”
郑道长点头:“我岁数大了,今年都六十六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她这小,将来我不在了,她跟着谁?”
马皇后叹气:“贾家也真是不像话!今年大年初一朝贺的时候我本来要说几句,但是人多,有些话也没来得及说就轮到下一家了。”
郑道长眉头紧锁:“唉,他们家的人认为麟子是个灾星,说太多也没用。我这两日也想了,万一他们把麟子接回去找个角落放着,也不作践她,也不教养,任其自生自灭,这也不是好事儿。算了,还是我养着吧。”
在郑道长看来,教养两个字要分开看,养孩子简单,吃饱穿暖就行了,重点在教,不教孩子,这孩子的一辈子稀里糊涂立不起来。
蓝婆婆端着茶水进来,朱元璋接了茶盘让她退下。朱元璋把一杯茶水先放在郑道长跟前,又递给了马皇后一杯,自己咕咚咕咚把最后一杯一口气喝了下去。
他跟郑道长说:“姨妈也别费心了,他家是不会接麟子的,说不定您不在了,他们家的人还会摁着麟子一辈子出不了青莲观的大门。”
郑道长问:“什么意思?你是不是知道点什么?”
朱元璋知道很多,就捡着一些能说地讲:“这两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家的女眷找人给算了算,大年初一出生的那个富贵无双,年三十出生的这个要偷她的运势。”
马皇后不理解:“这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明白?”
朱元璋就说:“妹子,你不明白那群老娘们心里想的也正常。咱听着也觉得匪夷所思。咱还派人特意打听了一下,今儿也给你和姨妈讲一讲。”
用洪武皇帝的话说,早先贾家的两个丫头没生下来前都知道是双胎,但是外面传言双胎不吉利,而且老贾家那两年也真的走背运。
“……贾家的老兄弟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