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玉灵小说>其他类型>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73章 胡惟庸就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胡惟庸就这?(2 / 3)

“咦,那不是以前的礼部员外郎吴伯宗吗?他不是被罢黜谪居凤阳了吗?怎么在这儿?”

“那个人好像是韩宜可,他以前是监察御史,因为弹劾丞相被贬去西安了,怎么忽然被召回来了,莫非”

“快看,是薛祥,他居然也回来了。”

那些在旁边站着的官员达一百多人,虽然绝大多数都比较陌生,但那些熟面孔却让人心惊胆战。

因为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当初被胡惟庸赶出朝堂的臣子,其中不乏有高官重臣。

比如薛祥就是工部尚书,后来因为在工部修缮宫殿、建造殿宇十分得力,被朱元璋提拔为北平布政使,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结果得罪胡惟庸,明明三年都是天下布政使的政绩第一,却遭到了罢黜,由正二品布政使降为正四品嘉兴府知府。

朝野上下很多人都知道薛祥政绩出色,为人刚正不阿,却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让人十分惋惜。

但此时胡惟庸正势大,自然也无人为他伸冤。

没想到他今天也在。

看到这一幕,让胡惟庸等党羽一时间预感到了一丝不妙。

太子这是什么意思?

“太子到!”

便在这个时候,随着内使监令宦官王东一声大喊。

百官顿时鞠躬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徐徐从奉天殿中走出,两侧朱棣和朱云峰像是保镖一样紧紧跟随。

宦官早就搬了一把黄梨外涂金漆的龙椅放到了玉阶上。

左右玉台上,玉阶下,仪鸾卫士兵威严站立。

朱标一撩长袍下摆,坐在了龙椅上,面容肃然地俯瞰着下方。

“平身!”

“谢殿下!”

百官抬起头。

胡惟庸此时已经一万个问题想问。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按照礼仪还没到奏事的时候,所以也只能暂时先忍耐。

便在这个时候,赞礼官大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奏!”

一名官员从人群当中走出,拱手说道:“臣中书省都事商暠时弹劾丞相胡惟庸,擅弄权事,任人唯亲,且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商暠时,你血口喷人!”胡惟庸顿时坐不住了,站出来怒声呵斥。

咦?

居然亲自下场?

朱云峰站在台阶上打了个哈欠,听到胡惟庸呵斥,十分惊讶地看向下方。

这老家伙也太沉不住气了,竟然亲自下场驳斥。

换成严嵩这样老谋深算的,恐怕早就有严党小将为其冲锋陷阵了。

不过仔细一想或许也正常。

嘉靖都已经是明朝中后期了,党争算计都已经娴熟,玩弄政治出神入化,党派之争自然不会过于张扬,暴露自己的真实目的。

反观明初就简单粗暴许多,都是直接弹劾。朱元璋就找被弹劾的人问话,要是答不出来,那就死翘翘。

归根到底。

胡惟庸看似是丞相,实际上他是书吏出身,靠着贿赂李善长才一路坐火箭升到中书省丞相的位置。

早期他很得朱元璋宠信,以至于在中书省只手遮天,得罪他的都会被罢黜,巴结他的都会得到升迁,根本没有政治斗争的经验。

甚至说难听点,现在整个朝堂都是个草台班子。

明初科举举行的不顺利,很多官员都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地方治理经验。

不少人前一刻只是七八品官吏,或是得到举荐被朱元璋火速提拔,或是投靠胡惟庸荣登高位,能力和政治斗争都非常差劲。

因而遭到这样在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被弹劾,胡惟庸自然是沉不住气,第一个跳出来。

而随着他跳出来,他的党羽也连忙站出来呵斥。

“商暠时,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殿下,臣弹劾商暠时诬告朝廷重臣,还请殿下明察!”

“丞相日夜为朝廷政事殚精竭虑,常思报效国家,殿下切不可听信奸逆谗言啊!”

一时间马上就有二十余位朝廷大员上奏。

“咚咚!”

王东敲响放在一旁的铜锣,高声道:“肃静!”

“唔”

朱标长吐了一口气,站起来双手背负在身后,故作惊讶道:“商暠时,胡相可是大明支柱,岂能随意弹劾?你有证据吗?”

商暠时冷笑道:“臣有证据。”

说话间从怀里取出奏折,双手托举,弯腰说道:“这是臣在中书省记录的最近数年胡惟庸擅自做主的上封事,还有其辄匿的奏径,皆一一登记在案,殿下可以让通政司对照!”

“曾秉正何在?”

“臣在。”

“对照一番。”

“是。”

曾秉正随即走过去把那奏折拿了过来翻阅。

此时场上静谧无比。

胡惟庸党羽一时间个个都汗流浃背,不断擦着额头的虚汗。

商暠时之前是正二品御史中丞,因为得罪了胡惟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