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家二公子:这说明我们缘分深啊。】
唐太宗嘲笑汉武帝的同时,还不忘和姜茵在天幕上交流。
看着太宗这句话,众人想着,缘分深,倒也不错。
跨越古今,突破认知的相遇,怎么不算缘分深呢?
【那就希望主播讲的内容可以留住你们啦,将这份缘分延续下去呀】
姜茵也很珍惜这几个进来的观众。
第二次开直播就有人来听了,还会和自己互动,虽然观众们看起来都十分的......有性格,但是姜茵还是很开心。
【那我们就接着进入正题啦!刚刚讲了商鞅和秦孝公君臣两个初见时的博弈过程。】
【在和秦孝公的三次见面之后,商鞅明白了孝公的想法,与孝公谈起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非常入迷。二人畅谈多日,也毫无倦意。】
【没错,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比起大一统之后的皇帝们感兴趣的天下治理之法来说,还是富国强兵这等能让国家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强大的国策更吸引他。】
【而商鞅这个秦孝公看好的人才也没有辜负他。】
听到这里,时间线靠后的位面里有些怀着少年意气的书生冷笑:“商鞅还真是没有辜负秦国,可是秦国却辜负了商鞅!”
大秦,朝堂诸公十分认真的听着姜茵的讲解,就像是第一次知道有商鞅这么个人在一个叫秦国的国家变过法。
【那么,在和秦孝公相谈甚欢,得到君主初步支持的商鞅就能直接开始实施自己的变法吗?】
那当然不行。
刘邦嘿嘿一笑,“变法哪有那么容易。”
是的,任何时期,想要推倒已有的利益集团进行变法改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安石看着天幕,想起自己在官家的支持下实行的政策,还有司马光带头的一堆人明里暗里地反对自己,他的心下亦有隐忧。
某清朝位面刚刚登基的雍正皇帝借着天幕的东风,提前将自己那些躁动的兄弟按了下去,此时看着天幕,他想着自己早就想好的整顿吏治的法子,心下发狠:没有人能阻挠朕。
【商鞅在朝会上舌战群儒,在极力反对的保守派面前为自己的主张据理力争。】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暂时赢得了变法之争的胜利,开始实施变法】
姜茵只是简单的对变法之争一语带过,但是天幕下的众人依旧感觉到这平静的语言下,字里行间充斥着暗流涌动的博弈。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了《垦草令》,正式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垦草令》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大名鼎鼎的军功爵制度就出自这篇《垦草令》】
【说到商鞅变法,我记得当时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记载了一个小故事】
正在古代众文人听得津津有味,将姜茵讲的内容和自己手边关于商鞅变法的典籍相互映照时,天幕上的姑娘却突然岔开了话题,让不少人思绪一顿。
也有更多对枯燥的变法内容不感兴趣,听得昏昏欲睡的人,听到故事两个字,竖起了耳朵。
【商鞅在推行新法之前,为了让新法取信于民,想了一个法子。】
【商鞅在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承诺此人可以获得赏金十两。】
听到赏金十两,天幕下的众多平民百姓沸腾了,很多人祖祖辈辈加起来都没办法拥有这么多钱。
“这个叫商鞅的大官真大方啊,给十两金子嘞!”
“阿娘,金子长什么样?”
“骗人的吧,这些大官就是嘴上说说,怎么可能真给?!”
……
【百姓们看到这次招募,既感到诧异,又不相信,没有人去搬那根木头。】
“看吧,谁敢信这些官啊!”
“但是,听天幕上仙女的意思,这好像是个好官”,有人犹犹豫豫的说道。
“……再听听吧,听听仙女咋说!”
【商鞅看迟迟没有人来搬木头,就将赏金追加到了五十两。】
“五十两金子!”
天幕下的老百姓们哗然了。
“要我说,就去试试,反正大不了就是不给呗,万一这个叫商鞅的大官真给了,不就赚大啦!”
“是啊,那可是五十两啊!”
……
果然,这世上的道理不论古今,那都是相通的,一个口号没人响应的原因,大概率都是给的不够多的原因……
【看到赏金被加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个人将信将疑的将木头搬到了北门。】
天幕下的百姓们不再争论,都盯着天幕上的仙女,想知道商鞅到底给钱了没。
【商鞅立刻就叫人取了五十两金给了这个人。】
“真给了!”
“仙女娘娘都说了,这个商鞅是个好官,他肯定会给的!”
“你刚才还不相信他能给,咋现在变脸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