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致命的细节。
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没往这方面想。
那就是尖刀侦察班渗透进来,已经走了三十多公里路。
哪怕减去中间不得已绕弯的路程,他们现在的位置距离双方交战线,直线距离也已经超过了二十五公里。
而七零二团火炮连配的重炮,即便都是我军目前最新型机械化重炮,最大射程里还有一段距离。
其中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最大射程只有17.23公里。
89式12毫米40管履带式火箭炮,配置的标准高爆火箭的最大射程,也只有二十公里而已。
都还差了一截!
这就代表着哪怕最终尖刀组,确认了蓝军指挥部就在这个营地里,红军的炮弹也打不过来。
坦克没法从山地开过来,重炮又没有那么远射程。
一切等于白搭!
也难怪蓝军的陆航大队营地里,一个老都没有配置,地面哨兵也并不多,防御相当松懈。
感情蓝军总指挥部早就算过了。
不仅找出了红军的所有漏洞,还把红军的武器和装备给算得死死的。
哪怕不怕万一就怕一万,真有那么牛逼的红军小队渗透过来,也因为装备限制拿他们没办法。
科技的碾压、装备的碾压、信息的碾压……
蓝军简直是立于不败之地!
但凡不是有人在这场演习中开挂,哪怕是把当前中国最牛逼的部队拉过来,在当前这种蓝军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也都只有被蓝军吊打的份。
也难怪之前的四支重装部队,都是各个部队的主力王牌,战斗力不说多强,起码在国内是第一梯队的。
结果都被蓝军打的完全没脾气。
好在世上所有的事,都是没有绝对的。
七零二团正好就有个开挂的,让这场本来是绝对不可能有奇迹的对抗,有了那么一丝奇迹的可能性。
……
时间回到三个小时前。
陈军亲自带着钢七连的五个班,声势浩大的进入了蓝军战区,直接就向着蓝军复地杀了过去。
奈何山路还是比较难走的,加之陈军过来还有另一个目的。
亲自出这一趟的真正目的——
那就是探路!!
不是侦查的探路,而是真正的探路。
别人没有想到火炮这方面的事,包括王团长和参谋长在内的所有人,想的都是等钢七连尖刀班找到蓝军指挥部,就让重炮齐发轰他个稀烂。
都觉得重炮部队二十公里射程,肯定能够覆盖到蓝军指挥部。
只有陈军总觉得并不稳妥,电视剧情和上辈子和袁朗、铁路打过的交道,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
用重炮打击蓝军总指挥部,是红军唯一能够得着的手段。
红军每个人都知道。
蓝军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流出这么大一个漏洞。
细节决定成败。
这是陈军最信仰的教条!
所以在还不确定蓝军总指挥部,究竟在什么位置的情况下。
陈军决定先往最坏的方向想,蓝军会专门卡红军重炮的射程,提前给红军重炮部队开一条路出来。
在开路的同时顺便“瞒天过海”,为尖刀班和红军其他连减轻压力。
只不过因为是自己的个人推断,完全没有任何的依据可以采用,所以陈军并没有把真正的意图说出来。
对外只是说执行瞒天过海计划,专门出去牵扯蓝军的地面部队。
因为要为火炮部队找条能走的路,陈军将五个班以一字阵摆开,每个班之间距离两百米。
通过齐头并进扩大面积的方式,收集一路上的所有地形地势情况。
导演部为了让这场演习更真实,提供给双方的军事地形图都很模糊,仅仅只有大概的位置。
具体的细微地形都要双方人员,自己深入敌后进行实地探查。
拉开相当于是搜索的前进队形,注定的推进速度速度并不快,两个多小时也才往前推进了大概五公里左右。
好在陈军并不需要深入腹地,前进速度快慢也并不影响他的计划。
也就是在下午三点多。
从袁朗那里领到了两个班的老,自信十足能歼灭红军的齐桓,寻着钢七连的位置就找了过来,
最终凭借着情报上的优势,率先对钢七连七班发起的伏击。
老的实力确实是很猛,一个照面就干掉了七班四个人。
庆幸队伍是一字拉开的,七班拉成了几十米的宽度,老枪法战术再好,也没有办法覆盖那么宽。
树林里树木的遮挡很严重,老再牛也逃不脱物理法则。
七班本来就是火力班炮兵转的步兵,正面干仗不是他们的优势项,更何况还是被老伏击了。
被打只能立马找地方躲起来。
连露头反击都没法做到,赶忙第一时间用对讲机呼救,这也是在当前情况下,最好的生存方式。
“钢厂,呼叫钢厂,这里是七班,我们遭到袭击,敌人火力太猛,请求支援,重复,请求支援。”
七班长的呼叫传到了陈军这边,即便不呼叫枪声也能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