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玉灵小说>其他类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99章:咱不需要人,你需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9章:咱不需要人,你需要!(2 / 3)

,有官吏不作为,以及给了一些官吏、恶劣绅土地兼并的机会。

这些事,

老爷子一点,朱雄英就很容易想通。

因为之前,他去江宁县看过百姓,被土绅愚弄的场景。

官府的不作为,再加上各乡村的豪户劣绅,都会成为压垮百姓的稻草。

天灾之年尤甚。

百姓和官府阶级的矛盾,以及百姓和土绅阶级的矛盾,依旧是现阶段大明发展的桎梏。

想在短时间能打破这种平衡,不现实。

这些,

都需要朱雄英一点点去改变。

……

年后的阳光惬意,秋高气爽,

也没有夏日的炎炎火光。

阳光透过树荫,酒在老爷子懒散舒适的脸颊上,让躺在摇椅上的朱元璋更添几分舒爽。

“北疆的长城工事,恐怕不久要中断了。”

“宁夏、大同、固原等三府的都督都说,在上京,希望朝廷尽快拨工费过去。”

“工部那边周转不过来钱,户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到这些话的时候,老爷子无声叹一口气。

当初朱雄英,设想在北疆开辟长城防线,并且将原交趾的战争俘虏,送过去修城墙,所有的设想都是好的。

但是建设城墙,

需要的不仅是人力,更多的还有树林、石材、草本灰等等。

北疆的城墙是实扛实的要负责防御,要经过战火洗礼,没有人敢在北疆工事上做手脚。

所以,

需要耗费的材料,都是最好的,最贵的!

可问题是,朝廷现在缺钱。

邮骚站的钱财,大部分都放在修建内陆道路。

疏通运河、制造军费等各项开支上,结余下来的不多。

朝廷的税银,

因去年的雪灾,又加之今年夏六月的水灾,更大部分又放在民生建设上去。

迫不得已之下,朱元璋只能暂时先搁置北疆的长城工事。

朱雄英蹙眉思考。

缺钱,一直是明朝主旋律,朱元璋一方面不肯提高农业税收,又一方面又不肯开辟商业税收。

皇明祖训定下来之后,

一直延续下去,又加上累年激增的皇家的宗室,朝廷财政到后期,会越来越严重。

到嘉靖时期,

嘉靖皇帝都不得不让严嵩,偷偷和西洋人做起丝绸生意,以增加财政。

朱元璋定的家法,就当下而言,已经开始弊端初现,可老爷子依旧固执己见。

农税是一定提高不上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商税上动手脚。

无论如何。

在老爷子宾天之前,一定要完成商业改革,若是不然,等哪一天朱雄英真的执政了,无数文官拿着朱元璋的家法压朱雄英,从而限制商业、海禁。

恐怕那时候,朱雄英都没能力对抗天意。

朱元璋继续漫不经心的道:“甘肃到瓜州一代,时常有马匪在官道上劫持粮草。”

“哎。”

老爷子又是叹口气:“这批可恨的马匪,追吧,追不上,等吧,又耗费时间和精力。”

瓜州到肃州一带,大部分都十分荒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是马匪劫道的绝佳地方。

朝廷要是派遣太多的兵力,无疑会增加运输人本和人力成本,可兵力少了,又保不住许多粮食。

更关键的。

到开中法,被老爷子按掉之后,山西一带的晋商,已经胆大包天的组织百姓少种良田。

许多粮食要从湖广,河南运输过去,更是加重了运输成本和沿途损耗。

路途越长,被克扣的几率就越大。

大明地方官,老爷子都管不住他们的贪腐。

困扰着国朝数千年的问题,无论哪一个朝代,都没办法完全杜绝。

他现在想了想,问朱元璋道:“如果在瓜、沙,肃代择有利之地,引黄河水灌溉,可否开一些农田出来?”

“许多地方,可以招募一部分流民过去,就地种植,搭建村落。”

“因地处偏僻,亦可设军堡,一方面保证沿途运输,另一方面震慑沿途马匪。”

朱元璋闭目沉思一会儿,微微睁开眼,道:“这事,倒是有可行的机会,赶明咱问问六部。”

朱雄英嗯了一声。

“对了,皇爷爷。”

朱元璋狐疑道:“咋了?”

朱雄英道:“锦衣卫指挥佥事何广义,查出劫持税银的人了。”

朱雄英道:“按锦衣卫的查奏,应当是元末白莲余孽。”

朱元璋听后,咬牙道,“竟是他们?”

朱雄英摇头:“兵部也是出事了,今天一早,兵部主事吴之余在秦淮河失足落水,这个档口,未免也太巧合了点。”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看着朱雄英道:“原来你早时,是在思索这事。”

“晤,确实有些诡异的巧合,这事你顺带着再好好查查,兵部不能出问题,一定要找出来内应,不过切记不要打草惊蛇。”

朱元璋言语,有些狠厉。

朱雄英知道,一旦找到兵部的内应,恐怕杀头抄家都是小事,按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