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在“战术被克制”的情况下,ac米兰神兵天降,皮尔洛联手卡卡成功把比赛代入加时赛。
这也是很不容易的。
加时赛阶段,巴勒莫没有再试图反击,因为他们的精力真的只够防守了。
图雷、佩德罗、基耶利尼、瓦伦西亚四人染黄。
ac米兰那边,安切洛蒂换了两个替补,但球队依旧久攻不下。
为了阻止巴勒莫的反击,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卡卡、皮尔洛、卡拉泽三人染黄。
双方一度对峙。
比赛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和战术的精彩对抗了,观赏质量大大降低。
最终,三十分钟后,主裁判响起哨声。
加时赛结束!
比赛进入到了点球赛阶段!
双方提交了球员名单后,何天启拉着球员们开始讲话。
安切洛蒂那边,他同样也在鼓励球员。
如果说他们之前的主场优势束缚了他们,那么从现在开始,这就是真正的主场优势了。
球迷会为他们欢呼,会嘘巴勒莫。
球迷会为他们罚点时屏住呼吸,会去影响巴勒莫的球员。
种种心理因素和现实层面的影响,让ac米兰点球获胜几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
只有百分之六的球迷认为巴勒莫会赢得胜利。
这些人要么是巴勒莫的球迷,要么是来自中国的球迷,以何天启所在的球队为主队。
本赛季逐渐接过队长袖标的莫德里奇前去和皮尔洛猜硬币。
他的压力很大,因为何天启要求他一定要猜对!
最终,莫德里奇真的猜中了,获得了优先选择权。
“我们选先踢!”莫德里奇看向何天启。
后者点了点头。
这个时期,体育运动和大数据还没有深入的结合起来。
《魔球理论去年才被提出,而且还没有体现广泛的影响,真正大行其道也得十多年后了。
米兰实验室也只有医术为人称道,大数据声名不显。
但实际上,点球大战并不公平。
先踢的球队,有超过六成的几率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已经严重偏离了大众以为的一半一半了。
而且无论第一个罚点的球员是否进球,他后面的那个罚点球员,都会受到影响。
ac米兰则选择了自家球迷聚集的球门方向。
这样球迷可以配合球队给对方施压和干扰。
这也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
一些新的球队是不懂这些的。
当然,拿激光笔照别人眼睛这种做法是坚决要抵制的,这种干扰已经突破了氛围影响、视觉欺骗,属于直接接触类的了。
而且还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爱德华多第一个走向点球点。
他先平整了一下点球四周的草皮。
“罚点之前,一定要平整草皮,要了解草皮的厚度,以及在旁边跺脚对足球的影响。”
爱德华多想起了在点球训练中时,何天启跟大家讲的。
有不少将点球踢飞的案例,都是因为球员支撑脚落在足球附近时,使足球有些轻微的弹起。
从而令使射门脚和足球的接触面发生偏离,位置更靠足球下侧,所以足球也就往天上飞。
尤其是,这种主罚者往往追求踢出半高球,足球本身就有一定的上扬,这就更容易打飞了。
“爱德华多开始助跑,他射……高高跃起!”
“阿比亚蒂扑向球门左侧!”
“爱德华多落地后推射球门右侧!”
“球进了!点球一比零!”
“爱德华多的罚点方式相当另类,这种小跳步一般的点球看起来绵软无力,很容易被扑啊!”
“这次也就是他运气好,但凡阿比亚蒂判断对方向,这种球铁定被扑出来!”
现场出现了很多嘘声。
所有人都认为爱德华多是个小丑。
罚点就好好罚点,跳尼玛啊跳!
你以为自己看起来很机智吗?
但安切洛蒂注意到,爱德华多进球后,所有巴勒莫球员都转头看向了何天启。
而何天启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仿佛在说:看吧,我就说这招很灵的吧!
ac米兰这边,第一个罚点是皮尔洛。
睡眼惺忪的皮尔洛手起刀落,打入点球。
汉达诺维奇根本无法从他的面部表情做出任何判断,最终扑错了方向。
一比一!
随后,巴勒莫这边阿尔特塔走向点球点。
他深呼吸几次后,慢慢跑向了足球。
又是最后一步高高跃起,又是阿比亚蒂提前做出扑救动作,阿尔特塔再次选择了相反的方向。
球速不快,角度不刁钻。
但阿比亚蒂已经失去了扑救的机会。
“哦!又是这种小跳步点球!”
“难道这是巴勒莫统一的罚点球方式吗?”
“这种怪异的点球,不得不让人想起何天启战术大师的美名。”
“去年意大利杯决赛,他就通过定位球战术击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