醯、鹑鷃、肉羹等等,炙烤蒸煮无一不有。
甚至有些食物魏哲还不认识,只见他好奇的指着一道菜问道:“此乃何物?”
“(⊙o⊙)…此为麑卵,乃是鹿胎所制。”
那奉菜的婢女或许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小声回答完后便有些胆怯的快步离开了。
佳肴都有了,美酒自然也少不了,比如在帷幔后便有大腹敞口之尊数只,内有黍酒、稻酒、蘖酒、甘醪等各类美酒,供婢女随时取用。
然而看着面前漆盘耳杯中“君幸酒”的字样,魏哲却忍不住发出一声叹息。
毫无疑问,眼前的这些酒食俱是珍馐,与之相比汉军大营中的伙食简直就是猪食。
但即便是汉军大营中的猪食,长社县中的黔首小民恐怕也不能天天吃,否则颍川黄巾的规模也不会如此之大了。更别说长社县被围月余,眼下才刚刚解围。
可即便如此县中大族依旧能准备出如此丰盛的庆功宴。
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不过如此而已!
想到这里,魏哲甚至反而有些替黄巾军可惜了。
倘若唐周没有告密,没有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或许黄巾军还有几分可能重演前汉末年绿林军、赤眉军的盛况,但现在?没希望了!
当然,相比汉室权贵黄巾军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自投军以来魏哲便见过不少被黄巾劫掠一空的乡里,惨烈异常。
别看黄巾军中大部分都是些活不下去的穷苦小民,可也有不少穷凶极恶的盗贼趁机混迹其中,并且由于战斗力的原因还大多都处于中上层。甚至有些郡县的黄巾干脆就是地方豪强拉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地黄巾军的军纪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实际上历代农民起义军大部分都是这样鱼龙混杂的,除非遇到了奇迹。
对于底层黔首来说当真是反也死,不反也死,简直不要太离谱。
如此世道,这大汉不亡才没有天理!
最操蛋的是魏哲还得感谢黄巾军的造反。
毕竟如果没有这场波及天下的黄巾之乱,像他这种出身压根不可能有当官的机会,如此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就更无从谈起了。
而在就在魏哲暗自感慨的时候,不远处的曹操无意间瞥见了这一幕,好奇道:“此乃何人?”
坐在其侧旁的孙坚闻言一看,当即笑言道:“此为义从军侯魏公威。弓马精熟,尤擅骑战,此前多有立功。”
“哦~这是哪家子弟?”一旁的钟繇闻言也来了兴趣。
倘若换做是一般人孙坚或许不清楚,但像魏哲这种军中勇士他还真知道,于是当即摇头道:“此人并非名族,乃玄菟郡豪强子,两月前率辽东义从两百骑渡海至东莱郡,辗转数千里方才投军,诚为忠勇之士。”
闻听此言,钟繇的脸色当即变得淡然,没有丝毫兴趣。
一个连寒门都不是的边郡土豪,纵然再忠勇又能如何?
孙坚见状也没意外,颍川本就多士族,钟繇有此态度完全不足为奇。
至于钟繇看不上那正好,反正孙坚是打定主意准备招揽的。
要知道自平叛以来,他已经在投军义从之中招揽了不少勇武之士。
比如今晚护卫他左右的程普、韩当,前者出生于右北平郡,后者是辽西郡令支县人,俱为北地虎士。
只不过魏哲与这二人不同并非孤身从军,而是自带一曲义从投军,不太好招揽罢了。
一旁的曹操见孙坚这么一说顿时意会,微微一笑也不再谈。
孙坚见状当即笑着举起耳杯相敬,以示谢意。
随后便是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甚至堂下还有百戏表演。
只见一位双手持巾、刚柔相济的矫健男子,在象征北斗七星的七面小鼓上灵敏的来回跳跃,演奏着曲目,最后大弓健步落地于小鼓左侧,双手持短巾飘动,灵动又飘逸。
堂下众将见状顿时一阵喝彩,一时间场中满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然而像这样的表演曹操却早就看腻歪了,或许是昨日的大胜让他多喝了几杯,只见他面带醉意的摇了摇头:“无趣~无趣,看这作甚,又无甚新意。”
一旁的钟繇还想圆场,却不想曹操转头向侧旁的孙坚问道:“此间有妓女否?”
钟繇闻言脸色一僵,眉头微皱,可很快便恢复平淡,并未说些什么。
至于孙坚等武人就更没当一回事了。
古板如皇甫嵩也只是哈哈一笑道:“孟德醉矣~”
朱儁更是笑呵呵的摆摆手,让仆从扶曹操去侧室休息。
曹操本想逞强再说些什么,没想扶着他的皂衣小吏却小声道:“都尉,妓女在外候着呢,小人这就带你去。”
此言一出,本来只是微醺的曹操当即就脚步踉跄了,任由小吏扶着离开。
见此情形,角落处的魏哲当场就忍不住笑了。
没想到这位曹丞相年轻时就这么不着调啊,还真是初心不改,始终如一!
而随着曹操那句话一出场内的气氛顿时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一会儿就有人三三两两离场。随之消失的则是一个个面容姣好的婢女与舞姬,其实这也是各家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