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的意义不大,重要的是父母脸上有光,能给他好脸色看。
打开邮件箱,他将自己抄写的内容发送给灵植培育中心。
接下来只需要应对两天后的考试即可。
这个不难,实践才是考试的核心,试卷考题都有标准答案。
至于抄写发送的内容是否能够通过灵植培育中心的专业检验,他更不担心。
月蚀族在游戏里提供的都是权威知识,人族在灵植领域的绝大部分知识也都是月蚀族提供,绝对不会有问题。
……
半天后。
云隐城,灵植培育基地。
田北佩戴着一副无框智能眼镜,坐在虚拟屏幕前,眉头紧皱。
屏幕上显示的是学员提交的一份地泉培育观察记录资料,其中着重写了培育中的发现与改良方案。
但他越看越不对劲。
这些资料过于详细,许多还都是灵植信息库里没有记录的内容。
“这学员可真能编啊。”
田北推了一下智能眼镜,决定重看一遍。
【地泉生长记录】:
萌芽期
地泉的种子种植在富含灵气与矿物养分的土壤之中,土壤具备疏松透气且微微湿润的特质。
在适宜的温度与灵气滋养下,种子开始缓缓吸收周围的能量,种皮渐渐软化破开,从中探出稚嫩根芽。
这时候的根芽如同一把小巧的锥子,奋力向下扎入土壤深处,探寻更为稳定和充足的水分与养分来源,子叶努力向上生长,紧紧包裹尚未展开的真叶,颜色呈现出浅淡的黄绿色,微微蜷缩,此时的地泉整体高度不过寸许。
幼苗期
当根芽在土壤中初步站稳脚跟,地泉便进入了幼苗期。
其根系迅速分支蔓延,如同细密的网络在盆中交错纵横,不仅增强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还起到了稳固植株的作用,泥土往上部分的茎干逐渐变得粗壮,颜色也由最初的嫩绿转为鲜绿,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触感轻柔。
叶片开始舒展开来,呈椭圆形,边缘略带锯齿状,叶脉清晰可见,犹如大地的脉络一般,为叶片输送着生命的能量。
这一时期,地泉对光照的需求逐渐增加,需要充足而柔和的光线来促进光合作用,还需要浇灌灵液助力成长,土壤中的养分供应变得至关重要。
幼苗期的地泉高度可长至三尺左右,虽然依旧稚嫩,但已初现其独特的形态与韵味。
成长期、期、果期……。
生长周期变化记录在田北看来,内容过于详细,且存在与事实不符的内容。
例如写了地泉的幼年期可以长至三尺,也就是一米高度。
这哪是幼苗,果期的地泉都生长不到三尺,内容完全就是胡乱编造。
但生长周期又记录的十分详细,让他找不到丝毫破绽,可以看出学员确实用心了。
到了这里,内容还算正常,再往后的内容就开始玄幻和抽象了。
【灵植习性提示】:
地泉偏好阴暗潮湿且有灵气滋润的环境,其在夜间的灵气吸收效率比白天高33.72%,对阳光与水属性灵气极为敏感,它在有水气的环境下生长速度加快,环境超过53摄氏度则会进入休眠,与土系、水系灵植搭配培育时往往能形成良性的生长灵气循环。
【实践改良部分】:
可以通过培育方式,催化地泉生长为特殊灵植:地泉星。
按照灵气灌输节奏修剪地泉细枝,避免损伤灵植……灵能灌溉壶使用需精准控制灵气输出量,对于幼苗期的灵植,每次灌溉的灵气值应维持在5-7点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灵植生长状态。
【灵植培育阵法参考】:聚灵阵的正确搭建方式……。
……
后续内容看得田北目瞪口呆。
除了培育改良,学员甚至还提出了一种聚灵阵,可以锁住地泉释放的灵气,再反哺地泉的生长。
所有设想还都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可问题是,这次培育课题只给学员提供了简易的灵植生长土壤和灵液培育包。
学员不是在实验室里展开培育,哪来这么多数据信息。
给他的感觉就是,学员为了获得优秀评价在资料里一通编造。
但这些内容一眼假,他不清楚学员究竟哪来的勇气把这些内容写上去。
这简直就是怼脸质疑他的智商和专业性。
“过分,太过分了!”
“小。”
“主人,我在。”虚拟机器人投影在桌面生成,鞠躬打招呼道。
虽然可以肯定这份资料完全就是在胡扯,但田北还是需要走一遍流程。
“把这份数据导入模拟空间,推演一下生长。”
“好的,主人,这就进行模拟测试。”
不多时,田北身前浮现光幕画面,模拟画面中地泉种子植入土地中,按照学员提交的内容推演生长。
伴随画面中的灵植生长、修剪,田北逐渐瞪大了眼睛。
除了灵植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高度,其他各方面都契合提交的资料内容。
“不会吧!”
模拟测试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