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 路遇(1 / 3)

郑道长搂着麟子喝问:“你们想干什么?”

赖富贵说:“自然是迎您去我们府上。”说到这里用袖子抹着眼泪:“我们老太君没了,您和她是旧相识,想来是要见见她最后一面的。”

这话让郑道长一个字都不信,故人已经故去,留下一副马上要腐烂的臭皮囊没什么可看的,对方也绝不是要迎自己和麟子去他们府上。她满面怒容地说:“巧言令色!速速退去吧,我不是去你们府上的。”

赖富贵问:“您不是去我们府上是要去哪儿?”

蓝婆婆不悦地说:“去哪儿要你管,这路是你们家修的?”

赖富贵身为国公府的大管家自然知道轻重,有些话是不能接的。连声说:“不敢不敢,这路是皇上下令修的,人人都能过,老太君去哪儿奴才不敢问,只是……”

他的目光再次放到了麟子身上,笑着说:“这位姐儿身子骨一向不好,还是少出来见人的好。”

被围巾挡着半张脸的麟子瞪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瞪了回去。

郑道长反问:“这话是你说的还是你主子说的?我虽然老了也有几分薄面,我也找亲戚们问问,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出门了!荣国府可真厉害,管天管地,还管着人家能不能出门,好大的威风啊!”

一个奴仆,当街这么嚣张跋扈可见平时就目中无人,郑道长料准他现在不敢对自己怎么样,但是自己这靠山一倒,这豪门奴仆是真有法子料理麟子这个孤女。

赖富贵听了立即跪下磕头,脑袋磕在青石板上,边磕边请罪,说自己不会说话,这事儿和主子无关,请郑道长息怒,说话的时候额头上鲜血四溅。

眼看着要血溅牛车,这时候有人路过,一个青年骑马带着随从来到了附近,放慢了速度,看到这场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他对着郑道长看了几眼,立即停了马翻身下来,询问:“老夫人可是滁阳王府的郑老太君?”

滁阳王是朱元璋追封郭子兴的封号,郭子兴和马皇后的父亲马公交情很深,也是马皇后的义父。

郑道长是马皇后的姨妈,早年嫁给一户姓宋的人家,那时候兵荒马乱,宋家有点家底,先是被流民洗劫了浮财,后来又被元朝贪官侵占家产。

在这短暂剧烈的变故中郑道长先是受惊小产,接着丈夫和公爹小叔子等都死在了狱中,不到半年婆婆去世,妯娌们带着各自的孩子也四散飘零。

那时候郑道长孑然一身回到娘家居住,在娘家照顾马皇后。马皇后的母亲也就是郑道长的姐姐早亡,马公也没有续娶,而是四处结交豪杰,就把女儿放在岳父家养育。

后来马公得知郭子兴起义反抗元朝立即赶去相见,两人相谈甚欢,就回来接女儿去投奔郭子兴。郑道长的父母想把小女儿再次发嫁,托马公给郑道长找个能依靠的人家成亲,就让郑道长跟着马公父女走了。

那时候郭子兴的发妻大张氏刚刚去世,正在和小张氏议亲,就主动提出要郑道长做妾,郭子兴当时是一方大帅,提起来也是一方豪杰,大家都看好他的前程,在姐夫的劝说下郑道长同意做妾,进了郭府接着照顾马皇后。马公就和郭子兴约定回老家起义,但是起义失败被杀。消息传来后,郭子兴就收马皇后为义女,名义上让续娶的小张氏抚养,实际上还是郑道长在照顾外甥女。

后来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崭露头角,郭子兴就把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

再后来郭子兴病逝留下二子一女,朱元璋接手了郭子兴的势力,郭子兴的两个儿子斗不过朱元璋,因为讨伐朱元璋先后被杀。郭子兴的遗孀小张氏生的女儿则成了朱元璋的妾室,是如今宫中的郭惠妃。郭家的女眷随着郭子兴的死亡四处流散,郑道长因为是马皇后的姨妈且帮着照顾朱标他们平静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是朱元璋对郭家的人一直提防,对死去的郭子兴一再追封,一路追封到了滁阳王,但是对郭家人下手毫不手软,对郭子兴的旧部不能收为己用的也在打压,因为这事儿郑道长和朱元璋在十多年前矛盾尖锐,最终以郑道长出家作结尾。

虽然出家,但是一直侍奉她的蓝婆婆等人的儿子都是朱元璋的侍卫,换句话说,郑道长的一举一动还都在朱元璋的监视中。

郑道长听到这青年说出“滁阳王府”就知道这也是个勋贵,甚至就是淮西勋贵的核心成员淮西二十四将的子侄。

郑道长说:“我老眼昏花,不认得你,你是谁啊?”

青年弯腰作揖:“小子家父是魏国公,小子徐增寿。”

郑道长点头:“原来是徐达家的三小子。”

徐增寿立即笑容满面:“没想到老太君还记得小子。”

郑道长笑着说:“要不是你自报家门我也不敢认,你和你小时候不一样了,那时候你跟着你娘来我跟前,小小的一团,唉,过去好多年了。”

徐增寿的生母谢氏去世几年了,说起母亲来徐增寿只能在心里叹息一声,这地方也不是叙旧的地方,他刚才是看着老妇人眼熟,加上这里老的老小的小,和人剑拔弩张,他这才下马问一问,此时立即转移话题,问道:“您老人家怎么在这里?这些人是哪儿来的?”

赖富贵立即谄媚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