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文化水平提高。
但有钱开学校,有现成的教材和科学知识,这个时间将会大大缩短。比我国后世49年发展教育,一直到2000年后,才完成了全面教育普及会好得多。
再加上大明的人口没有后世那么多,需要的全民扫盲工作量也没有那么大。可能不需要五十年,三十年左右,应该就可以完成现代化教育。
只是万事开头难,眼下也只能一步步走。
除了关心教育之外,朱标还多次亲临各工厂指导工作,主要在于要多培养技术熟练的工人,严格保证质量等等。
现在大明也算是走上了正轨,初期的困难时期已经过去。
前三年皇庄培养了一批熟练的现代农业技术从事人员、畜牧业从事人员、兽医、技术工人、产业工人,为大明的建设打下基础。
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候。
虽然这些人依旧不多,可足以慢慢发展壮大,等再过几年,建立一个初步工业规模,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应该不算难事。
而九月份派遣了第一批毕业学生去各地开设新学校之后。
朱标又于十月份前往苏州东海海军基地,看看大明第一支海军的情况。
如今海军可以说如日中天,随着东海舰队一举扫平日本,在国内声势浩大了起来。
铁甲舰下饺子一样,又组建了南海舰队。
朱标勉励了一番东海舰队,在十一月份又去了趟池州视察当地建设的一个小型炼钢厂,以及新修的铁路情况。
直到洪武十六年年底,朱标才停下了忙碌了一年的生活,从太平府赶回来。
有了修第一条铁路的经验,朝廷拨款开始修第二条、第三条。
与后世直接修长铁路不同,大明的修铁路方式是先把南方各州府连通起来,就近原则。
而且都是短程铁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东南沿海铁路网。
之所以这样也没办法。
一来他们还没有技术在长江上造大桥过铁路。
二来南方是经济农业中心,出海口也在南方,因此先在南方修铁路,也是为了运送原材料方便。
比如南方已经改稻为桑,种各种经济作物,甜菜甘蔗之类可以迅速运到南京的制工厂,通过机器制造成果。
国情不同,发展的方向与方式自然也不同嘛。
但不管怎么样。
今年大明的发展如火如荼,步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未来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