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野狼般的嚎叫,背上马弓,拎着弯刀纷纷上马。
这是场遭遇战。
蒙古人的首领是元将乃剌吾。
北元虽然逃回大漠,但依旧保留着封建行政。
只是碍于草原的形式,因此各权贵大臣都有自己的部落,分散在各地。
而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与丞相咬住、国公脱火赤、枢密院知院爱足、平章军国事完者不等人居住在首都和林。
左丞相纳哈出则在东北金山、白城一带活动,与脱古思帖木儿一东一西,共同威胁大明的西北和东北。
加之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三个方向遥相呼应,俨然要对大明进行三面包夹。
朱元璋决定逐个击破,先败北元主力。
乃剌吾是北元先遣军,脱古思帖木儿留下活脱吃、爱足和完者不,自己亲率大军与丞相咬住在其身后。
由于是先遣军队,乃刺吾人数上略显不足,只有一万多人。
但他不能跑。
一旦跑了身后的元帝就会遭殃。
所以他只能一边派人立即通知脱古思帖木儿,希望马上得到援军,一边招呼士兵们准备作战。
双方没有任何前戏和战争对垒情况,几乎是在发现彼此之后,马上开始了作战。
朱元璋勒马至西面一个小山坡上,随后从背包里拿出盒子来,迅速打开,将无人机放在地上,开始启动操纵。
无人机悄无声息地飞上天空,朱元璋手中的显示屏则俯瞰了周围数平方公里的地面情况。
“陛下,这是?”
李文忠大惊失色,他从未见过这种东西,而且看得非常清楚,这可比站在山上俯瞰战场方便得多。朱元璋笑了笑道:“这是无人机。”
“无人机?”
“好了,以后再告诉你,你立即下令,让左翼骑兵往斜右方靠十丈,突袭敌人侧翼,后方骑兵左右包抄,不许放跑了一人。”
朱元璋通过无人机俯瞰视角,注意到蒙古人采取的战术是锥形阵。
也就是三角阵。
这是突袭打法,对方显然是寄希望于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起,先行中路穿凿而过,避免阵型分散被明军包围。
历史上这个阵型有两个非常出名的战役,一个是白狼山之战,另外一个是合肥之战,主角都是张辽。
通过这个阵型,张辽作为锥头杀进敌阵,身后士兵涌入,势如破竹一般冲到敌人面前斩首。
蹋顿死了。
孙权也差点遭殃。
所以在人数少的时候,这个阵型往往能创造奇迹。
然而突袭阵法就是要出其不意。
朱元璋在战场上通过无人机把对方阵型看得一清二楚,便迅速做出了调整布置。
就看到在命令下达后没多久,双方就已经冲杀到了近前。
以无人机俯瞰的视角就会看到,两方密密麻麻的人与马犹如澎湃的潮水般汹涌而来,很快撞在了一起。
顷刻间人仰马翻。
便在乃剌吾一马当先,砍翻了几个明军士兵,正要带着身后大军凿穿明军的时候。
突然从左侧原本包抄他们右后翼的明军猛地向他们右前翼扑来,原本已经插入明军阵型的锥头霎时间被拦腰截断。
锥子阵最怕的就是锥头钉不进去,一旦被阻碍住,那么后方士兵跟不进去,前面的锥头会被很快围杀。
乃剌吾冲锋在前,刚开始还未感觉到异样,周围全是人头,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劲。
随着时间推移,周围的自己人越来越少,明军士兵越来越多,再一看身后,明军居然已经完成了对锥头的包抄,显然身后的士兵根本没有冲进来。
“休矣!”
见此情景,乃剌吾大惊失色,连忙勒转马头想要杀回去。
但乱军当中,他身边护卫很快被杀死,没过多久乃剌吾本人也被明军刺于马下,最终惨死于乱军当中。
随着锥型阵折戟沉沙,左右后方的明军也从两翼包抄过去,把后方的蒙古人团团包围起来。
见大势已去,蒙古人原本的阵型很快就散了,纷纷惊恐地四散逃跑,嘴里发着各种各样的嚎叫声音。
“咦!”
李文忠时刻盯着显示屏,忽然注意到远方尘土飞扬,诧异道:“陛下,他们援军到了。”
“等的就是他们援军!”
朱元璋冷笑一声,随后道:“去,即刻传令,驱赶着他们的人向他们的援军冲去。”
“是!”
李文忠眼睛一亮,还是陛下狠啊。
当即让传令兵挥舞起军旗。
他下达的是全军出击的命令。
因为战场上非常乱,想下这种驱赶敌人的细致命令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会根据不同情况下达不同指令。
而全军出击则意味着所有士兵追击敌人。
双方都有马。
明军不可能追杀死每一个蒙古人,因此只要下达追击的命令,那么蒙古人自然会本能地往后方逃跑。
与李文忠时刻盯着屏幕不同,朱元璋则要盯着天上的飞机。
无人机可以飞入云层消失不见,在现代有gps定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