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面前说道:“殿下!”
“嗯,陛下和太子呢?”
朱云峰问。
“陛下和太子刚刚巡视了稻田,现在正在庄内歇息。”
“带我过去。”
“是。”
蒋瓛随后在前面领路。
朱云峰自己的亲卫队则留在了外面。
按照大明规定,亲王有六百卫队,别人都是常设,就他每次都要临时抽调。
没办法。
毕竟人家的亲王天天都待在大明,他在大明时间少,一直准备一个亲卫队天天闲着也不像话。
进入皇庄,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稻田,田边还有透明薄膜。
五千亩土地全部插秧结束,之后就是田间管理,除杂草、科学管水、补苗和扶苗、除虫等阶段,倒不用再天天这么忙活。
距离门口约一里来地的位置,建起了很多棚户,那是朱标招募的农户们居所。
正是阳春三月,朱元璋与朱标坐在田边的凉棚里,他们穿着粗布衣,打扮得像两个农民一样,额头有汗渍,脚上有泥巴。
刚刚他们亲自下田除草,这也算是朱元璋带着朱标体会一下他小时候的生活。
“老祖宗,太伯爷。”
朱云峰过来的时候,朱元璋把左右宦官、宫女、侍卫屏蔽,让他们走远些。
凉棚内外方圆五十米内很快就只剩下他们三个人。
朱元璋用毛巾擦了擦额头,笑道:“云峰,我好久都没这么高兴过了。”
说着他指向那绿油油长满水稻的田亩说道:“我小时候哪见过这么密集的稻子,要是种多了,稻子就养不活,难怪能亩产那么多斤。”
朱云峰也笑道:“专家说了,只要步骤没错,以他们这种高产抗病灾的稻子,高产肯定没问题。而且大明这边没用过肥,说真的,我很期待,说不好会比现代那么多呢。”
“嗯,那就太好了。”
朱元璋笑容满面,如果让这些水稻在太湖和洞庭湖周边种满,恐怕一夜之间,就能填饱天下人的肚子了。
“云峰,今天有什么事?”
朱标问道。
“是这样的,我那边已经把五金加工厂开设好了,证件、工厂、机床什么都弄好了,我打算跟老祖宗说说,正式开始废除宝钞。”
朱云峰坐在了他们的八仙桌的长椅上,说道:“我打算大量收购白银,然后做合金银币,也就是一枚银币的重量为大明的一两白银重量,但成本会低很多,含银量可能也就70%左右,目前大明的经济水平以纸钞交易还是太先进了些,先通过铜币、银币进行基础交易,等经济更发达了点,我再在那边收购一家印刷厂,直接印防伪能力更好的纸钞。”
‘直接废除宝钞?’
朱元璋皱起眉头,他可不想直接废除。
因为宝钞非常好用。
没钱了就放肆印就完事了。
怎么舍得这么好的敛财工具呢?
不过说句实话,他现在也明白了通货膨胀的道理。
于是沉吟片刻,点点头道:“那就废除吧。”
“嗯,到时候我大量弄一些银币过来,大明这边就停止印宝钞,用银币把民间所有的宝钞换回来,或者通过交税的方式回收。”
朱云峰已经想好了对策。
朱元璋却是听得十分刺耳,说道:“用银币换宝钞?这不就是拿朝廷的金子换成银子,再送给百姓吗?朝廷不是要亏死?”
“老祖宗,你这就过分了啊。”
朱云峰早就知道自家这位祖宗什么德性,耐着性子道:“你是想让全天下百姓死啊,朝廷亏点也能现代补回来,现代金子和银子差价那么大,你从别的地方找补一样的,等有钱有粮了去别的国家抢嘛,或者做生意,从别的国家把金子搞回来,交易只要金子,大把的银子给你,你还要抢全天下老百姓这点钱吗?”
“不换,现在到处都打仗,朝廷也没钱。”
朱元璋死皮赖脸道。
“哇,你这人真是守财奴,直接废除宝钞,不给百姓兑换,宝钞一夜之间变成废纸,多少家庭要倾家荡产,这也太离谱了。”
朱云峰鄙夷道:“你这么搞,我可就要说大明笑话给你听了。”
“你说你的,我当耳旁风。”
朱元璋冷笑一声。
洪武年间,他大肆发放宝钞,极尽对民间搜刮。
宝钞可以用来交税,但只能抵70%,比如要纳一贯税,你交一贯宝钞,还得交300文铜钱才行。
另外就是旧宝钞换新宝钞,得加500文铜钱,再拿一贯旧钞换一贯新钞。
接着百姓可以拿金银铜找朝廷换宝钞,但等你拿宝钞找朝廷换金银铜的时候,朝廷说对不起,法律规定,宝钞不能换金银铜。
又为了逼迫百姓使用宝钞,禁民间“以物易物”,使得很多百姓被迫私底下交易,根本没有金钱流通。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印钞。没钱就狂印,以至于洪武年间通货膨胀严重。
刚开始的时候一贯宝钞能换一石米,到洪武中期,就是五贯钞换一石米,永乐年间变成十贯,仁宣之治的时候变成二十五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