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6章应天府报丧(1 / 2)

“秋雨萧瑟间,细流潺潺石上过。”

右顺门旁,与六科廊相连的大明税务署院落内。

廊下开阔,铜炉茶香四溢,藤椅轻轻摇晃,宁静悠长。

朱允熥凝视着院子里那棵今年果实累累的石榴树,喃喃道。

朱高炽慵懒地躺着,手心里玩弄着几颗时令的青枣,边吃着炉火烘得香脆的花生,边品着祁门红茶。

“这石榴结得这么好,税务衙门又紧邻此处,看来你往后必定人丁兴旺,福气满满啊。”

朱允熥瞥了一眼身边朱高炽说道。

这样的秋雨,这样的季节,实在让人提不起劲来活动。

至于朱高炽的将来,孩子多那是肯定的。

至于福气嘛,朱允熥觉得,以后自然会有福的。

深秋初冬之际,就是他成亲的大好日子。

朱高炽侧目给朱允熥一个白眼,“听说文渊阁那边放出风声,次辅解缙即将前往国子监教学,这怕是为了迎合监生们这次上街炫耀功绩的举动吧。”

“朝廷虽然压制了理学僵化,但百姓不能一无所知,读书识字仍是必须。”

朱允熥颔首,阐明了要害:“国子监作为天下书生心中的圣地,若能真心归附,推广教化的宏图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高炽揣测着说:“我只是未料到,去国子监的居然不是任阁老。”

“任亨泰是做与我看的。”

朱允熥直接点破了任亨泰的心机,目光转向朱高炽。

朱高炽脸上泛起笑容:“首辅终究是首辅,他这样做,你越不能急着把解缙捧上去。”

而朱允熥却摆了摆手:“任亨泰的正直无私,在朝中没有人能敌。如果他真有这些小心思,早先就不会有机会主持文渊阁的工作了。不说别的,光是在应天府中,信奉心学的官员如今已占近四成。”尛說Φ紋網

“他作为首辅,不可能不了解这一情况。内阁成员前往国子监,无论从那方面出发,他都明白,让解缙绅去是最恰当的。”

“那他把三法司的事务交与石伟毅,亦是这样的考量吗?”

如今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任何细微变动,外界都能迅速捕捉到。

比如石伟毅执掌三法司的决定,内阁一旦拍板,各部司衙门马上便会知晓。

朱允熥淡笑:“咱们首辅是个实干派,可一旦涉及三法司的事儿,那藤蔓牵连就广了。石伟毅也是个想干实事的,这不,正好抓着这点。年轻人嘛,总归眼里揉不得沙子。”

“这还算不上心机?”朱高炽随口一问。

朱允熥视线已转向庭院里,沉默片晌,才道:“只要不是歪心思就好。至于内阁日后管哪些事儿,得由皇上定夺,不能内阁自己说了算,这权力得收回来。”

此言一出,朱高炽立刻挑了挑眉,其中含义丰富。

当世人皆以为大明顶层权力架构已固若金汤时,殊不知还有后招未显。

朱高炽不自觉地轻拍着大腿:“翟善的位置,要动?”

“吏部管着天下官员,怎能不进内阁呢?”朱允熥淡笑。

按历史跟他自己的见解,吏部、户部的尚书,理应入阁。

只是此番因种种缘由,翟善未能入阁,而户部尚书入阁之事,则是他有意拖延的。

朱高炽皱眉,思索这话究竟是要让翟善进内阁,还是为下任吏部尚书铺路。

此时,秋雨绵绵。

西安门外,一支来自中都凤阳、身穿白衣的队伍已抵达宫门。

此处守卫森严,除非八百里加急的军务国事,否则一切需通报。

恰巧,今日负责西安门外宫廷守卫的是秦世子朱尚炳。

朱尚炳身穿亲军铠甲,头戴铁盔,眼神冷静地注视着一路策马来到西安门前的队伍。

“你们是哪家的?”

能在应天府内驱马疾行,且直奔西安门,朱尚炳心里明白,这必是朝中显赫家族仆从。

再细看他们身上朴素白衣,腰间系着的麻绳,朱尚炳心中不由沉了沉。

无暇多想是哪位重臣去世。

朱尚炳只是依例将他们拦了下来。

从凤阳赶往应天的信国公府队伍中,领头的是信国公汤和四子汤燮。

汤燮瞥了一眼眼前西安门城墙,脸色苍白,胡须杂乱无章,双眼泛红。

临近宫门,见守卫森严,他勒马停步,一跃而下。

手持马鞭,汤燮步至朱尚炳身前。

雨幕之中,他双手紧握鞭柄,单膝跪地:“微臣,信国公第四子汤燮。特来京城觐见皇上,禀告噩耗。家父信国公,去世了。”

信国公汤和去世了?

朱尚炳眼神微微闪烁,显然对此消息感到意外。

而驻守西安门的上直亲军卫士们,也显露出一丝骚动。

尽管信国公汤和直至洪武11年才受封,但这丝毫不减他在军中的赫赫战功。

回想几年前,大明还未彻底平定倭患,东南沿海不时遭受侵扰。

那时,皇上派遣信国公前往东南练兵,以防倭国侵犯。

今日西安门前,就有几位曾是信国公汤和麾下的兵士。

朱尚炳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