缭感慨一句,将诏书收好,沉默不语。
成蟜数次想要开口,可百官保持沉默,使得他一大堆准备好的言辞,憋在喉咙处说不出来。
监国一事,不比让缭掌管咸阳军队更加重要?
百官是怎么回事?
熊颠是怎么回事?
王绾这老顽固,又是怎么回事?
成蟜又等了一会儿,甚至都能够听到身边人的呼吸声,就是没有人提出异议。
属实没有想到,居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竟然连小声的议论嘀咕都没有。
要不是秦王印在怀里揣着,监国的诏书他还没有来得写,成蟜都怀疑,是不是提前把诏书颁布出去了。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各位就各司其职,依照往常一样,领取大秦的俸禄,处理各自负责的事务,这么多年过来,秦国在列位的治理下井井有条,我相信王兄不在的这几天,你们也同样能够做好。”
成蟜省下一大串讲道理的废话,既然都没有意见,他也懒得写诏书,虽说秦王印就在怀里,但还是少用的好。
这种掌控一切的权力,用多了,容易上头,搞不好就成为权力的奴隶,大秦的罪人。
“公子既要监国,那么...”
王绾预感到有些不妙,立刻站出来劝说。
不料,刚一开口,就被成蟜出言打断:“没错,既然本公子监国了,那么本公子就要看看,列位臣工处理政事的能力,连年征战,我大秦的国库,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从今天开始,大秦国库不养闲人,列位臣工既然能够领取到国库派发的俸禄,就说明你们是有相应能力可以处理好所负责事务的。”
“公子...”
成蟜提高声音,压过王绾苦口婆心的劝说,继续道:“小事不用我管,大事考验能力,做好小事,是你们的本分,做好大事,是大秦对你们的考验,想要进入大秦高层,成为三公九卿,位列丞相,那么就必须展现出你们的能力,此次监国的原则是,本公子只负责旁观考评,不负责参与政事。”
“但,为了秦国,若是谁有处理不了的事情,尽可来找本公子,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过你们也要做好不能胜任,辞官归家的准备。当然,若是事情没有做好,还不来找我,小事罢官回家,大事罢官下狱。”
“就算是说出花来,也改变不了不思进取,偷懒躺平的本意。”
郑平耳边传来蒙毅的小声嘀咕,他回头看去,蹙眉道:“公子是个好人,我一家人自韩国来秦无处落脚,全凭公子收留,若是没有公子,我们一家人恐怕此生都难团聚。”
“还有师父的家人,自楚国而来,也是公子给他们提供的住处,以及吩咐人照顾饮食起居。”
“你的兄长蒙恬将军,也曾经担任公子的护卫,那是个正直的人,为何你却总是说公子的不好?”
郑平的出身,最多比普通的平民好上一些,是完完全全没有办法与累世秦将的蒙毅相比。
且他与蒙毅相识,也不过是几天时间。
与蒙恬,最多是见过几面,打过几次招呼,谈不上有多熟悉。
但,他仍旧敢这么说,全凭心中的一杆秤。
如他所言,成蟜对他和李斯两家人都有恩在,那么维护成蟜,就是他发自内心要去做的事。
从一开始,他就看出来蒙毅,不喜公子。
这一次,他实在是忍不住了,他觉得公子说得没错。
作为官员,就应该能够做事,做不了回家去把职位让给有能力做的。
忽然,听到蒙毅的吐槽,让郑平觉得恩人的名声被无端抹黑,故而站出来主动维护。
蒙毅则是百般不解,扭头看了眼怒气上脸的郑平,嘴角蠕动两下,想要解释一下,最后什么都没有说。
这种事越抹越黑,他不是对成蟜不满,是对不思进取的成蟜不满。
只要成蟜保持上进,好好做事,不再到处惹是生非,好好保持王室的尊严,提升王室的威望,蒙家作为坚定的秦王党,蒙毅没有不喜成蟜的理由。
不过,这种话,他没必要跟郑平说。
成蟜也知道蒙毅对他的不满来自哪里,不然的话,以成蟜记仇小心眼的性子,蒙家早就鸡犬不宁了。
“郑兄,我觉得他说得对。”
张良没有了成蟜的施压后,又变得活跃起来,他和群臣不同,无心仕途,不存在遵守朝堂纪律的问题。
大咧咧地走到郑平身边,揽着他的肩膀,乐呵道:“你也别急着反驳我,蒙家世代秦将,蒙受秦恩,蒙毅难道不比你忠心?”
“他不是在诋毁你家公子,而是成蟜的确天生懒散,蒙毅不过是道出事实罢了。”
“想必他的心中,也是期待成蟜越来越好的,可惜成蟜自己不争气,多好的机会,能够接触到政事,他却选择回家躺着什么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