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母亲所说,父亲从小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虽不说像她所说“七岁能文,九岁能武,十三岁就仗剑走天下”那么夸张,自然“无数闺阁少女心中未来的夫婿”也属玩笑,那也不过是母亲的情有独钟。但是父亲确实有他人羡慕不来的身手和头脑。
父亲十七岁那年,无论如何,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也许,在村里他很优秀,在小镇范围内很优秀,可是到了全天下,这样的人还是有很多很多。而母亲,十五岁已经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儿,提亲示爱的男子络绎不绝。
因为一次邂逅,让他们结下了三生之缘。邂逅并不是多么美,只是让父亲记住了有这么一个人,父亲的心还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父亲就是一根木头,母亲有时候就是这么骂的。
父亲说:“生命中遇到的人那么多,形形色色的,也许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再也不会再相见。我没有想到邂逅会有下文,我也不是多么感性的人,不会因为这些来感怀。我想的只是,修炼我的武功,演习我的谋略。”
名利对他更重要。
父亲说,最让他难以忘却的还是母亲那羞涩的温柔。
一年后的秋天,秋阳晒熟了大片大片的稻谷。微风携着稻香发酵着幸福的味道,父亲的心情很开心。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在进步,每一天他都感觉自己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从小,父亲就听着三国的故事长大,每一个梦里都梦着自己成为名将。那些刀光剑影,那些合纵连横,那些精忠报国,那些鞠躬尽瘁……
他总说,大丈夫生当若此,不可苟且一生。
而父亲感到难过的是,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的热情。
似乎每个人都在说,梦想会被现实所击败。没有田地,没有祖业,没有出身,凭一腔热血能够拼到什么程度?父亲固执地坚持,坚持自己的寂寞。
母亲说,父亲有一颗孩子的心,他其实很善良。
我给父亲斟满了一碗酒。他喝罢,他带着憧憬的回忆说着,母亲温暖的笑容,足以把冰山彻底融化。一次和煦的笑容,竟撩动了父亲年少的心。
父亲叹了一口气:“有好多好多的人喜欢你娘亲。所幸的是,一番周折之后,她最后还是选择了我。”
说到这一段时,父亲苦涩地喝了口酒。
我知道,父亲隐去了周折的过程。那隐去的爱情的哀伤,随着他的酒气慢慢弥漫于四周,浸透了浓浓的夜色。
母亲以前对我说过,要是当时她能够果决一些,也许父亲会开心很多。
父亲说,男人有时候确实不能去揣度女人的心,她们做事好像是随心所欲,就不愿做一个理性人。
如果,当初父亲能够站在母亲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或许他能够懂更多。
但是,我可以感觉到父亲的难受。守着心中的期冀,等待一段美丽的爱。
毕竟最终,母亲还是接受了父亲。
母亲其实一开始就喜欢父亲,可是,为什么中间要有那么多的周折,父亲没有给我解释,母亲也没有机会再给我答案了。
他们的恋情属于地下恋情,虽然时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是母亲不敢让外公外婆知道。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个秘密,一边要不断地拒绝各种提亲。
就这样到了母亲十八岁的那个年头,家里人开始操心她的婚事。她已经拒绝了很多人家,但是她已经快十八岁了,早就不小了。
而恰是那个年头,父亲去了京师。父亲本来可以留下来,或者母亲本来也可以要求父亲留下来,可是父亲的理想在远方,她不能成为父亲的羁绊。
在父亲离开的半年里,他们书信往来,相思之情绵绵。可父亲得知母亲因思念消瘦而规劝母亲注意身体时却发生了争执。父亲要母亲减少对他的思念。母亲怎么能够做得到,反而会觉得委屈,难道父亲不爱她了吗?木头怎么会懂得了那么多,发生争执之后细想,自己明明出于一片好心,为什么反而落得吵起来了呢?
相隔半年,父亲还是回到了家乡,母亲刚好过十八岁的生日。父亲回来,母亲很是高兴,高兴地让泪水在眼角成了花。
父亲说,那是一段美丽的时光。每天有缠绵缱绻的爱意,有安安静静平平淡淡的心情,很那偶尔眼神相撞的爱意。
我可以想象那柔美的夕阳,我可以想象那温润的月光,我可以想象会跳舞的柳条,会说话的星星,还有绚丽的牡丹花绽放美丽的爱情。
等待,或许是一种美丽。就好像,等待花开。
终于,外公外婆还是对母亲下了通牒。十八岁还不嫁出去的女子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母亲怎么去争论坚持,外公外婆还是要母亲尽早成婚。
我问父亲,为什么母亲不趁早公开你们的爱情?父亲望着窗外的星星,星光落在了他的眉毛上。他的眉头还是不自觉地皱在了一起。
“当时的我,并不能给你母亲幸福。男子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