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千金出行的马车,从外头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内里陈设很舒适,地上铺着柔软的绒毯,座椅上铺着厚实的垫子。
郑二娘照旧戴着帷帽,与她一同上马车的除了两位贴身丫鬟外,还有一位婆子。她瞅了眼马夫旁坐着的两位护卫,叹了口气,这是她和父亲互相让步的结果。
薛老文采出众,她很是仰慕,清灰庐她非去不可。可路途不近,且途经之地多山林峭壁,父亲不放心,执意要塞两名护卫随行,她拒绝不得。
辰时初,马车缓缓驶出尚书府。
十一她们四人远远坠在马车后头,到安化门,要出城就得排队,大臣亲眷若无要事,也无特权,所以郑二娘的马车在长龙一样的长队中安静等待着,直到一阵清脆的銮铃声随风传来。
伴随铃声而来的,是两匹宝马拉着的黑楠木车,车身低调,雕工精致,却以金叶为装饰,随着马车慢慢驶来,那金叶在阳光下耀眼得好像要闪瞎人的双目似的。
"二娘,可等久了?"声音温润柔和。那马车在郑二娘的马车旁停下,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掀开帘子,露出一张俊美无铸的面容来。
郑二娘听到声音,也掀开帘子,隔着帷帽,对着来人行了礼:"刚到不久,殿下若是不耐,可先行一步。"
来人正是齐王李祁。
李祁闻言低低笑起来,招了随行护卫,让他到前头和守城军士说一声。
不到片刻功夫,守城军官随护卫匆匆而来,对着齐王行了礼,并领着齐王和郑二娘的马车越过排队的众人驶出城门。
他们有特权插队先行,十一她们可没有,只能老实排队,所幸齐王他们的马车为求舒适,速度并不快,她们追上不成问题。
清灰庐离长安城大概十八公里,所行之路多为黄土路,越往前行,路面越是不平,坑坑洼洼的路面,肉眼可见地拖慢了马车行驶速度,十一她们远远赶到的时候,遥见两辆马车都停下了,众人聚集在郑二娘的马车周围。
原是她的马车经不起这般颠簸,车轮坏了,没奈何,只得坐上齐王的马车。
亲王马车不是谁都有资格坐的,郑二娘的丫鬟婆子只能随护卫跟车步行。
十一猜,齐王该是乐坏了,平时为了能多见尚书千金一面,他和楚王可没少折腾。
李祁确实乐坏了,他努力压了压上扬的嘴角,虽手拿书册却时不时看向郑二娘,早在出长安城之时,她就已经摘下了帷帽,上马车行过礼后便拉开车帘看外头景色。
郑二娘觉得自己快顶不住了,心里暗恼齐王不知羞,那眼神之炙热她想忽视都不成,脸上泛起热来。不用铜镜,她都知道,自己的脸儿必羞红如同猴儿的屁股。
"二娘",齐王唤她。
她转过头来,阳光洒在她白皙无暇的面容上,桃花眼,小巧鼻,樱桃嘴,实际上,郑二娘的五官单独看起来并不多出众,但组合在一起却散发出脱俗的美感。
李祁内心暗叹一声,不愧是他十二岁开始就喜欢的姑娘,再找不到比她更可心的人儿了。
李祁朝她递了递手中的木匣,郑二娘看过去,眸光亮起来,木匣里的是一本前朝孤本,她遍寻不得,也不知他从何寻得的。
"殿下,这本孤本您何处寻来的?"她问。
齐王心里有些发酸,从上马车开始她都视自己为空气,看到孤本才肯拿正眼瞧他。
"月前到江南巡查时,机缘巧合之下得来的,听闻你在寻这孤本,便带回给你。"说着将木匣又递过去一些,示意她拿着。
郑二娘有些犹豫,楚王和齐王的心思她哪里不懂呢。
她想起和齐王不那么美好的初见……
她记得自己进宫做公主伴读那年才十岁,虽然早慧但也难免忐忑,初时因着父亲的嘱咐,只敢板着小脸,打起十二分精神陪伴公主。
昌平公主那时也才八岁,身份尊贵,父兄宠爱,毕竟圣人那时儿子虽多,女儿却只昌平一个,所以她的性格难免有些娇纵。
公主对她这个突如其来的伴读并不买账,时常刁难她、戏耍她,她书桌里时不时出现死耗子,虫子,甚至死掉的蛇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公主不喜她,宫人对她也怠慢,有时还有热乎饭菜,多数时候饭菜都是凉的,她心里委屈,想回家不做这劳什子伴读。
可她不敢,她不能让父母失望。
一直倔强隐忍,却还是在那一日爆发了。
那日,少傅提早结束教学,公主兴起要去放风筝,本来一切都好好的,直到公主的风筝掉在树杈上,命令她爬上去捡。她哪里会爬树?
想找梯子,可宫人却袖手旁观。
她急得不行,急着急着委屈一股脑儿涌上心头,压都压不住,于是她站在树下哇哇大哭起来……
她就是怎么着,把当时还是三皇子的李橒和五皇子李祁哭过来的。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