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一过,魏渊和杨槐明就以了解案情之名,到六皇子府中拜见了孟念卿。
孟念卿虽已过弱冠之年,但还未迎娶皇妃,因此还未就藩,也未封王,只是在京城中开了个府。
但孟念卿本身也就接了几天这个案子,对案件了解并不多,魏渊和杨槐明也就是走个过场,很快就离开了。
杨槐明离开之时,又转身看了一眼这位嫡六子。
不知为什么,杨槐明觉得孟念卿虽然看起来与世无争,但他的眼神,却不似她所想象的那般清澈。
本想着再去见一面亲军卫统领陈望,奈何刚才有小内侍前来禀报,陈望身体不适,相关卷宗已经送到翰林院了。
杨槐明本想着天色已晚,想让魏渊先行回府,明日再来翰林院查看卷宗也不迟。
但魏渊说他近日也留宿值事房。
也是,魏家现如今在苏州府扎根,魏渊又尚未娶妻,京城的魏府只有魏渊和几个魏渊从苏州府带来的奴仆。
无碍,翰林院的庶吉士本就不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值事房,想来也打扰不了什么。
回到值事房,点上油灯,杨槐明坐在书案前翻看卷宗,一直到子时才入睡。
第二日寅时,杨槐明拿着整理好的卷宗来到魏渊的值事房门前,正欲敲门,不想魏渊竟先开门了。
杨槐明昨日思索了一下。
此案的着手点有两个,一方面是“岳氏冤魂”的风言,一方面是死去的京兆府官兵、第十二支亲军卫还有已经疯癫的四位公子。
当年岳氏事发时,这四位公子还很年幼,想来与此事有直接联系的是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
其实现在的三法司与岳氏当年案件的关系她是知道的,当年岳氏灭族后,为岳氏定罪的案卷就是由现在的三法司后来签字补办的。这些她手里的卷宗上并没有涉及,所以岳家阿棠可以知道,但杨槐明不能知道。这要由魏渊这位前左都御史之子说出来。
那么京兆府官兵、第十二支亲军卫与当年的岳氏灭族有什么联系呢?
仵作的呈文她已经看了,只说确实是惊惧而死,并无任何外伤,也未中毒。
此次去连越山的官兵已经在京兆府就事二十余年了,但一直碌碌无为,平日也只是维护一下治安,或者查一查小案;
而从卷宗上看,亲军卫原来只有五支,在安济十一年由皇帝下令、前统领程继执行,将五支亲军卫分为了十二支。而第十二支亲军卫的入军时间在安济二年到安济五年之间,且已经快到了卸甲归田的年纪。
他们难道是倒霉枉死?
还有就是,那个传闻中的怪物到底是什么?
卷宗上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去山里一探究竟,还要去找京兆府尹、亲军卫统领陈望,还有…太子。
魏渊接过杨槐明手里的卷宗,放到了里面的桌子上,随后看向杨槐明:
“走,去连越山。”
“现在?” 杨槐明知道连越山是必去的,但没想到是今天去。
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现在已过寅时,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庭院。
她并不是怕连越山上的怪物,而是还没有弄清布局者到底还要多少人命。
魏渊的父亲虽最后拒绝了为岳氏定罪,但也参与了前期的审查过程,说起来也是沾染了岳氏一案的人,她不敢确定眼前人是不是布局者的下一个目标。
她虽与魏渊并无交集,但好歹共事一场,并不想让他枉死。
更何况,她还用的到他,比如…见太子。
“魏大人,不如我们先去拜见太子殿下吧,在下想了解一下为何亲军卫会由五支改编为十二支。还有,我们最好去找京兆府尹、陈统领和……几位公子府上的小厮。”
眼看着魏渊就要出发,她赶忙拦着她。
那几位小厮她本来不想说的,因为她知道三法司与案件的关系。但还是要装一下。
“也好” 魏渊停住了脚步,“不过小厮就不用找了。”
看来魏渊也想到了这层关系,但杨槐明还是装作思索、愣住、恍然大悟状。
“太子日理万机,想来此刻正在处理政务,我们去东宫拜见太子妃。”
果然,带着魏渊查案果然没错,太子妃说见就见。
“那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在下乃外臣,在此地等候便好。”
魏渊听得此言并未理会,只是回屋取回一个锦盒。
“无碍,你随我来吧。”
出翰林院的时候,魏渊已派小内侍前去传话。等他们到达东宫时,太子妃魏瑾已经在正殿等候了。
看来她真的很在意这个弟弟。
他们行完礼后,太子妃让他们在一旁坐下,并吩咐侍女上了茶和糕点。
“以安,快尝尝这杯龙井,这是你姐夫托人自杭州府带来的,还用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