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她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热切地打招呼,“哎,宁宁她娘,送宁宁他们去学堂啊?”
“是啊!”金铃儿笑了笑答。
“我家里正好蒸了窝窝头,你要不要尝尝?”小丫娘把富儿往地上一放,转头要进屋去拿。
“不用了,我赶着送人去学堂。”
“尝尝啊,也不费你多少时间……”
盛情难却,金铃儿母子三人一人拿了一个窝窝头,吃上一口,味道还真是不错。
也不知傅盛做了什么,竟然叫小丫娘转了性子,待她和善,也改变了对小丫的态度。
然走了没多远,又正好与郭家的大儿子碰上了面,却见他转身就走,恨不得离她远远的。
“你们的爹到底做了什么啊?”
“我偷偷告诉你一点,”宁宁掩嘴笑道:“爹爹说这叫恩威并施。”
溪儿道:“也叫打一棒给一颗甜枣。”
“哦……这么厉害啊!”金铃儿笑着牵住他们的小手,向前走去,接下来一路上,她感受到了无数的友善,这都是傅盛恩威并施的结果。
寒冬已至,整个十里村都被大雪覆盖住了,村民们都在家中烤火,也不常出门。
金铃儿他们为了节省过冬的柴火,只在大伙房里升了炉火,所有人都齐聚在大伙房里取暖,像苏轻轻能识文断字,正指点宁宁练字,溪儿则跟他的小鱼儿哥哥在玩剪纸,剪出好看的窗花来,贴在窗户上,迎接不久将到来的新年。
“小鱼儿哥哥,是这么剪的吗?”溪儿拿了一把小剪刀,奶声奶气地问。
小鱼儿耐心颇好地纠正他,“不对,是剪这边。”
王婶则领着儿媳杨荷在补磨破的衣裳,一边缝一边聊着家常。
“荷儿,你爹娘那村子里可还好?没出什么饿死人的事吧?”
杨荷摇了摇头,“没呢,暂时没出现,我爹说村里的人落大雨时,村里的老人见不妥,都叫大家冒雨将粮食收了,又幸而有仙鹿预言,家里的粮食都赶在发洪水前保存好了,没被洪水冲走,所以暂时还没有饿肚子的。”
“哎,这日子啊!”王婶往虚掩着的窗户外看了一眼,只见白茫茫一片,大片的鹅毛雪往下落,院子里的积雪一脚踩下去,能淹到膝盖处,“这雪下得可真大,幸好我们囤了足够多的木柴,否则这么冷的冬天,怎么捱得过去?”
“等雪融化,冬天过去了,迎来了春天,一切都会好过起来的。”杨荷道。
“就怕春天一直不来,雪一直不融,到时候闹了雪灾,”金铃儿插话道,她手里拿着一件料子暖和的里衣在缝,是给孩子们缝的。
“没这么邪门吧?”王婶被吓到了,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没见过刚经历了洪灾,又马上要应对雪灾的,“要是赶不上春耕,来年的粮食收成可怎么办?这是要把人往死里逼啊!”
金铃儿摇了摇头,“天意如此,我们这般小人物能做什么?只能保全自己,祈求顺利度过了这灾年。”
男人们铲完屋顶上的雪,又在院子里铲出一条四通八达的平地来,随即才进屋来。
满身冰渣,被屋子里的热气一烘,立马变成了雾气,整个人似被雾气包裹着。
傅盛拍着身上的雪,却没有进屋的意思,他看着远处的雪山,若有思忖。
“怎么还不进屋来?”金铃儿走过去,手扶着门跟他说话,寒气从微敞开的门缝里钻进来,沁凉凉的。
“坐不住,”傅盛说:“这雪一直下,在家闷了这么些日子,倒想去林子里走一走,看看能不能碰碰运气,猎一些没有冬眠的野物来,也顺道去山上看看爹。雪下得这样大,不知他一人在山上如何了。”
金铃儿顺着他的视线往前看,远处山林白茫茫一片,美得似仙境一般,令人心向往之。
“等雪停了再去,这么大的雪呢。”
傅盛回头一笑,“好。”他想了想,又道:“你要不要跟我一块出去走走?那山林里有一片林子是梅林,这个时候梅花一定开得特别漂亮。”
“好啊,”金铃儿这几日也闷得慌,因着下雪天冷,连门都没出过。
“嘘,”傅盛将手指放在唇边,又指了指里面的宁宁和溪儿,压低了声音道:“你悄悄的出来,别叫宁宁他们知道了。”
金铃儿莞尔一笑,“嗯。”
她在屋里装模作样地转了转,给王婶他们打了个招呼,随即出了门,傅盛给她拿来斗篷披上,猫着身子就出了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