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菊英看着旁边地里的玉米杆暗自点头,看来换粮食应该也有谱,到时候也换点种子,到时候在山里种点东西。
两人跟着老丈一路上前,路上不断有人跟老丈打着招呼,看样子老丈在村里辈分不小。
这村子挺大,从外面还看不大出来,越往里走屋子越多,也不是很破的那种,看来大家生活的都还不错。
直到跟着老丈走到村子中央,一座在周围比都算比较好的房子,才到了目的地。
“老婆子,在家吗?”老丈推开门就喊到。
里面的人听见声音掀开门帘走了出来,出来的是一个打扮素净的姑娘,“爹,你不是进山了吗?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在山脚下碰到这位姑娘跟她弟弟,她们想换点东西我就把她们带回来了,你娘出去了吗?”
“刚去了我三婶家里,爹,你们坐会儿歇歇我去把娘叫回来。”
老丈摆摆手,“行,快去快回。”
“那我们坐会儿歇歇,等会我家老婆子回来咱们商量怎么换行吗?”老丈对李菊英说。
“行,那就麻烦老丈了。”李菊英往里走了走把背篓放下。
不知道是不是两家离得不远,几人喝了碗水没多久那姑娘领着她娘就回来了。
“这是李家姐弟俩,菊英姑娘跟文江小兄弟,这是我家那口子。”在家里歇息的时候几人互通了下信息。
老丈姓徐,这里是徐家村整个村里都是姓徐的,徐老丈有个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有个儿子做衙役,家里条件不错,应该是在村里也能排的上号的。
互相打过招呼寒暄过后便进入正题,徐老丈看中了她们那些肉,现在时局不稳,各种东西的价格都飞涨,而李菊英她们的肉都腌制保存的很好,哪怕不吃留起来一两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徐老丈算是个实在人,虽然他看出李家兄妹俩刚从山里出来,对东西的价格把握可能不太准,但他也没有打算坑她们,而是把现在的情况物价大体说了一下,然后让他老伴来跟李菊英交涉。
经过一番激烈的你来我往你贬低我抬高,李菊英带的所有肉,还得再加上一瓶獾油,换了一百斤盐,五石小麦,两石玉米,五十斤大酱,四匹布,还有各种蔬菜种子若干。
这个时候别的都不能种了,也就还能种点白菜跟萝卜,不过种下也有可能长不太起来了。
除了这些,她们还剩了二两多银子,不得不说,这肉还真不错。
这么多东西徐老丈家里当然不够,他去亲戚家给淘换缺的东西去了。
东西一时半会没那么好淘换,两人少不得等等,趁这个机会李菊英姐俩用徐老丈家的磨盘磨了不少面。
幸亏在这磨了点面,要不回去没法磨不说,家里也没有摞,这些都得找机会置办上。
推的磨的时候李菊英没用李文江上,自己一口气推了一石麦子,比驴都能干,把徐家人吓一跳。
中午在这吃了顿饭,做饭的时候李菊英直接掏钱给了徐大娘,让她多做点。
做的时候徐大娘提心吊胆生怕吃不了,吃的时候还是提心吊胆生怕不够。
不过见识了两人的饭量跟力气,徐大娘倒是理解了为什么姐弟俩年龄不大,却敢在深山里住了,就这力气,一般野兽还真奈何不了她们。
不过徐大娘也有些好奇,就这力气就算逃荒应该也比一般人过得好才是,怎么他家就剩他们姐俩了。
说起来李菊英也是有些无奈,她家一大家子的大肚子牛力气,如果没有水灾旱灾粮食没减产倒还好。
地里的产出加上养的鸡鸭猪,家里过的还是挺滋润的。
可粮食一减产不得了了,她家一个人顶别人家四五个人,更别提一大家子人,硬生生给吃垮了。
逃荒后更是,没来就没东西更别提吃得多了,后来他爹跟叔伯们商议,把家里大点的小子送去当兵,起码先别饿死。
他们领着小点的继续逃荒,没想到那一年实在干旱,家里人实在没扛住,他爹跟叔伯饿的没劲,最后被抓了壮丁,大娘婶子们连着叔伯兄弟姐妹们也都自己卖了,好歹活下去。
本来她娘也是带她们一起的,可还没等到卖出去她娘就病了,病了就更卖不出去了。
大娘们把她们自卖自身的钱给了李菊英些,让她给她娘看病,可那种情况,哪怕有钱都没地方买药,最后病死了。
之后李菊英就从之前的漫无目的的游荡到打听大山大海在哪,带着李文江一路走到这儿,直到在山里定居。
听了李菊英的话徐家人大为震撼,一直觉得力气大是好事,没想到应该是力气大跟吃的少搭配才是好事,要不就容易跟李家人一样。
听她说她家里也是一大家子,家里也和睦,普通人的话还可能活下来,毕竟人多力量大,别人也不太敢惹。
可再加上那个饭量就很恐怖了,不过现在对两人来说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