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这些都一样,在这封建时代都属于天灾。
留下来的,也不过就是在京官员的几个月俸禄,一两百万贯。
“百万的百姓需要赈济,朝廷没钱,要你们三司又有何用?要你们这满堂诸公又有何用?”
“就无他法了吗?”赵宗全黯然的说道,还是不大情愿。
不管是真的在意百姓,还是在乎风评,大多数的权贵之家,还都是跟着皇帝做的。
但是等到了仁宗晚年,库吏腐败,供物每年和每年之间的数量悬殊。
如果能让赵宗全下罪己诏,承认自己之前的错误,那可以算是意外之喜。
周太祖说,军费开支和饥荒救济,应当提前预备,不能临时有事时给百姓增加赋税,于是设置了这个内库,叫做封装库。
赵宗全也是羞怒了,一共当了没两年的皇帝。
把赵宗全给先舒王修陵的钱搞走,一个宗室王爷,对国家没有任何的贡献,什么档次,也要修陵。
联手共同向皇帝发难,才会更有力度。
“那就挪用了吧,但是国库充盈了之后,还是要尽快把这笔钱补回来。”
“陛下,如今只是六月,各地的夏税,都还没有入库,国库已经没有钱了。”
皇帝既然都减免了赋税,田租当然也就跟着减。
和太后争权,给自己老爹上尊号,全部都是错误,当然不能愿意。
韩章和喷子谈实事,当然要被撅回去。
“桓王巡盐回来之后,税款不是都交于国库了吗?”
“…”赵宗全:“那就先把钱收回来,等夏税收上来之后,再给补上。”
赵宗全急道,本来自己在百姓之中的口碑就不行。
海氏的陪嫁庄子,即代表盛家,但又是海氏完全自主。
“内库也空虚,哪里还有这么一大笔钱。”
“于学士巡视东边几州,章翰林巡视……”
有一年借贷一百万两的,多的时候借三五百万。
但是不管是哪一边人,也都没有敢完全感抛弃民生于不顾。
然后老皇帝就取消了这种制度,下令每年的上供的物品都给国库左藏库,再从左藏库拨出金子三百两、银子五十万两给内务库,成为定制。
后来的太祖想要钱买回燕云十六州,就把国库每年的结余,也都存入了内库之中。
“陛下,现如今,也只有为先舒王修陵的钱款,还可以借用一下了。”
就变成了各州县的供物,各州给皇宫的供物都收藏在内库中,清点登记后拿到市场上去卖。
盛家这种盛紘口中说的,以诗书传家的清贵人家。
毕竟赵宗全从来都不算一个听劝的人,想要让赵宗全一次就屈服,下罪己诏。
韩章的这个宰相,坐的当然就没那么快乐。
所以赵宗全接手的内库,也就没什么钱。
搞了不少的事,了不少的钱,就是没惠及到百姓身上。
韩章愤怒的站出来斥道。百官动不动就要搞自己这个宰相。
趁机给赵宗全搞黄这件事,这是御史台和谏院今天的基本诉求。
盛长柏老丈人,海大人站出来尴尬的说道。
老皇帝执政后期,虽然也不干事,但是起码有前二十年的励精图治,百姓本就有一个好印象。
如果几年都还不上,就从贷款的记录中划掉。
遇到天灾人祸这种急事了之后,当然能够想办法挤出这笔钱。
“陛下,这些钱入库时间不长,就给各方分发下去了。”海大人继续的回道。
各位其政,各干其事,喷子的工作,就是做好喷子。
都可以算是上天再对皇帝表达不满,这是儒家的天人感应。
没事了就给百姓搞一波福利,所有百姓都喜欢念老皇帝的好。
总之而来,赵宗全个人就是一个没钱穷逼,就是富有天下,也比不得顾廷烨有钱。
“陛下,西北和北方的钱款,也都发解到地方上去了。”枢密使也急着站了出来。
但是赵宗全为先舒王,准备的这三百万,好好的在库里放着,何必要去东拼西凑,到处克扣的挤这份钱。
总要把灾情度过去,灾民安置了,才好继续朝皇帝发难。
赵宗全继位之后,其实还挺折腾的。
但是这个内库,开始不是作为皇帝的小金库来用的。
最起码面对着自家田庄,别人都能看到的地方,吃相要好看。
遇上这种灾年,地主不减免租子的话,平民免不了就是一个卖地卖房,卖儿卖女的局面。
关键老皇帝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撒币。
后期老皇帝,也只是想造娃,也不搞事,足够的安稳。
这个时间要是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