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玉灵小说>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889章 制诏拜将,分陕而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9章 制诏拜将,分陕而治(2 / 4)

有黄成、马延、马越、张济、张绣、姜冏、甘风、许定、蒙恕、李典、朱灵、张烈等人,分授中坚将军、虎牙将军,游击将军,骁骑将军,以及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平虏校尉等职位。以上校尉,虽说名为校尉,但是其实都是大约等同于四品杂号将军,所以也不算是差了。

至于像是凌颉,廖化,徐羽,王忠,刘雄等等暂时都没有什么新功勋的,也就略微上调了一点点,从无名校尉都尉,换成了杂号,大约等同于上调了半个级别,凌颉是建忠校尉,然后同时也追封了张晨,龚俊为建义校尉、讨寇校尉。至于廖化,则是护军校尉,也算是斐潜给与这个三国著名长跑将军的一点偏爱。

黄旭为定威校尉,许褚新来,就排在了魏都后面,分别也是加了一个杂号的武威、武卫都尉,作为斐潜的护卫头领,维护斐潜周边安全。

既然称之为拜将,所以庞统之流基本上就暂时作为观礼之人了,即便是徐庶那样半个武将加点模式的,既然领的是文职的官,那么就顶多被称之为『相』,而不能称之为『将』了。

同时,四方镇守不能长期缺少重将,所以封将不能拖,至于文官么……

庞统等人的安排和升迁,并没有在拜将坛之上进行,而是要在腊月初十那一天,在将军府拜授。

赵云等人,在兵卒护卫之下,奔驰长安,绕城受夸不提。这样的一次大规模的封赏,意义深远,除了之前提及关于军功爵位的制度,也是让斐潜当下底盘当中的士族百姓,明白在三色旗帜之下,有如此强盛的武将队列,可保护平安稳定。同时斐潜也借这个机会,搭建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的防御战区,划出了区域防御体系,打破了汉代原有的郡县局限,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只不过民生政务依旧是在郡守县令的管理之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汉代律法之中,郡县之兵并不能跨越郡县调动,当年孙坚担任长沙太守的时候,打败了区星之后,又有周朝、郭石等人在零陵、桂阳一带行乱,孙坚就越过郡界,前往征讨,最后平复。虽然说孙坚当时也未必全数都为了公心,但是跨越郡县征讨,纵然有功,也受到了弹劾。

而现在片区防御体系建立之后,郡县的边界概念就会变得模糊了起来,而且更加灵活,斐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是减少军区管辖范围,以对应新的需求,而且也将军权和民政彻底的剥离开,使得地方太守的权限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军区的大小,来很便利的制衡将军的职权,或者说干脆轮值,五年调换一次等等,都可以有效的遏制军权派系泛滥……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制度维护良好,运作合规有效的情况下,而大多数的时候,破坏远比建设来得更容易,就算是再完善的制度,也有被玩坏的时候。

若是斐潜这一代过后,会不会在某些人的破坏和钻营之下,斐潜当下看起来不错的举措,届时反而成为了恶政,也很难说。毕竟人类先天性的自我毁灭的因子还是很多的,使得一部分人即便是看小说也要动不动谩骂一番,发泄戾气,更何况若是真的牵扯到了利益的时候?

热血民众为了赵云等人的荣耀欢呼,看着如林如岳的军旅夸耀行进,便是高呼雀跃,兴奋异常,但是士族子弟之中,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风沙,饮雨雪,踏生死,战九荒的,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羸弱的身躯并不适合战斗,或许是觉得自己天生下来就是智慧型的人才,拿刀弄枪的太过于低级了,所以这些人更感兴趣的,是赵云等人被册封之后所展示的那些东西……

『啧啧,分陕而治啊……』

一些人开始挤眉弄眼起来,心照不宣的发出各种声音。

而另外一些没读过这个典故的,亦或是还没有想起来的,便略显得尴尬的附和着,然后攒唆着已经领悟的人来解释一二。

『此乃周王典故是也……』

『周武王劳病而逝,周成王年幼懵懂,便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共辅之……』

西周灭商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虽说最后完成了灭商大业,但是周武王姬发,却没能够长久的享有天命,在刚刚建立西周之后不久,或是因为过度劳累,或疏是因为感染了疾病,很快的就去世了,甚至来不及为身后做出安排。

虽然说当时将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推上了王位,但是成王年幼,不能执政,因此在当时的西周形成了一种王权真空状态,西周国体动荡。

当时的周公旦作为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他决定摄行天子政,以此来辅佐年幼的周成王,维护周王朝的延续,但周公旦的举措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不仅有远方诸侯的反对,就连周室内部的宗亲也对他的摄行天子之政产生了怀疑,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来自同等地位的召公奭。

后来周公旦说服了召公奭,两个人将周王朝土地一分为二,凿了一根高三米五的石柱栽于分界之处,称作『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