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一只只的熊罴,步步是血,转眼杀透数层敌阵,战刀战斧之下新添不知道多少亡魂!
四周火焰黑烟升腾,地下鲜血碎骨纠缠。
天空之中火箭宛如流星,一颗颗的坠落。
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就像是交响乐里面的大小铜号,在战场之中不甘寂寞的鸣叫。
锋锐的战刀带出火星,撕拉着血肉。
沉重的战斧呼啸掠过,砸碎了骨头。
血肉铺满了道路,每一步都似乎有亡魂在尖叫!
厮杀在每一处都在惨烈的发生着。
残破的鹿砦,倒在地上的拒马,被揭开了表面掩饰的陷阱,成为了战场的点缀。
双方的兵卒纠缠死斗,厮杀呼喊的声音从胸腔最底层,在生命的最后最终的时刻被挤压爆发出来,甚至压倒了双方的数十上百面皮鼓拼力敲击之声,压倒了号角吹动之声,晃动着黑夜的幕布,扯下了漫天的星辰!
虽然曹军之中,中领军和中护军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一些兵卒,抱着必死之心扑上来迎击许褚等重甲步卒,可是这些怀着必死之心的曹军兵卒,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曹军兵卒在退缩,在逃避,而骠骑这一方不仅是装甲精锐,更重要的是他们和骑兵不同,在最开始骚扰战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后方休息调整,现如今可谓是生力军,曹军的零星的反击几乎是在转眼间就被粉碎!
骠骑军的猛扑势头不可遏制,压着曹军倒卷回去,越过壕沟,跨过拒马,穿过帐篷,直扑向已经慌乱不知所措的曹军中条山大营的内圈!
……
……
而导致曹军中条山大营内圈不知所措的原因,至少有一半要算在带着兵卒杀出去的董昭身上。
确实,对于董昭来说,中圈和外圈都在面临着骠骑军的攻击,而且那些军校也不如内圈稳固,让中圈和外圈相互之间协作和支持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怎么能希望他们还能领兵回来救内圈的险情?
而且内圈有危险,这种事情一旦扩散出去,真就说不得全营都立刻崩塌!
中条山大营之中的军校老早就想要撤退了,之所以还撑着,不就是内圈的董昭还卡着路口,还有控制着让谁先走谁留下的权柄么?
要是让这些军校知道了他们有可能会被截断后路,内圈也不保,没有安全的退路之后,这些曹军军校还会坚持战斗多久,还能有多少的战斗意志,那可就真不好说了。
所以董昭必须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只能由他去解决!
在最初的时候,董昭还很有信心可以解决问题,击溃从小道穿插渗透的骠骑兵卒,守住营寨。横山岩之处,狭小窘迫,骠骑兵卒绕行奔走,必然气力体力消耗极大,只要在夜里挡住了一次,等到天明之后让弓箭手登高而射,骠骑军就算是来得再多,也是葬身谷底死路一条!
这是可以预见,并且很明确的事情了。
只要击退了横山岩的骠骑兵卒,然后再守住了中圈,那么骠骑兵卒在无法一口气突破中条山大营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先行退兵休整!
董昭的以逸待劳策略就可以大成功!
只要骠骑军一撤,那么不管是稍微追击,抑或是原地鼓噪,都可以极大的振奋曹军士气,至少再守一次,直至曹操制定的策略成功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是董昭万万没想到的是,横山岩之处的战斗,竟然这么的不顺利!
这些骠骑兵卒,不顾伤亡,凶狠顽强得超出了董昭的想象!
他们用人命铺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将曹军推向了失败的深渊!
不是董昭多愚蠢,也不是司马懿多聪明,在这一刻,让双方计策最终分道扬镳,呈现出不同的结果的,不是董昭和司马懿个人,而是这些普通的兵卒!
是双方的兵卒,共同铸造了这个结果!
如果骠骑兵卒退缩一点,曹军兵卒勇敢一些,或许结果就是大有不同。
曹军兵卒人数原本较多,如果说真的以人命去拼,骠骑军这一方就算是装备再好,也未必能站得住脚跟,但是现在很明显,曹军兵卒不愿意往上冲……
立功,自然当赏!
否则谁还愿意拼死?!
战斗的时候,血也流了,功也立了,身上挂着大大小小的伤痕作为勋章,军中也一再表示等待他们的将是幸福美好的退伍生活……
然后,就没然后了。
就算是他们能退伍,也还要看地方上的乡绅给不给安置!
若是地方上的乡绅刚好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侄子从子什么的也在找差事,那么就巧了……
在封建王朝之中,各地消息流动不完善,所以某个地方上的一些问题也未必会传达到另外的地方,这就给予了封建王朝官吏捂盖子的空间。可是现在在中条山大营之内,兵卒相对密集起来,消息的传递也比原来要快得多,一旦消息开始传递出来,可能就不好控制了。
再加上中条山大营内又没有办法准备什么柰子,让兵卒转移视线……
曹军兵卒知道得越多,也就对于山东越是失望。可是那些消息毕竟是别人的事情,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小故事,虽然会让人沮丧和失望,但是每天自己还是要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