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古哲哲那儿,和皇太极一同生活,自然是对皇太极比自己这个哥哥要亲了。那么他说的话还能信吗?
是断然不能信。
阿敏坚定的认为。
这个人只是流着阿玛的血,但身心已经是努尔哈赤的人了。
他认为这些馈赠已足够,但对阿敏来说,这些不过是努尔哈赤一家的施舍。
因为当初是努尔哈赤和他阿玛舒尔哈齐一起打的天下,为什么到最后他们这一系只能分到仅有的一旗,而且还要感恩戴德?
呵呵。
真是可笑。
他看着济尔哈朗,突然没了说话的欲望。
济尔哈朗知道阿敏有情绪,他说:“二哥,不要带情绪,也不要去想那些所谓的过去。现在为今之计,我们最要紧的就是辅佐大汗,只有跟随大汗,我们才能越来越好。”
阿敏冷哼,满不在乎:“再好也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难不成他们还能推举你做大汗?济尔哈朗,别做梦了。”
真是的,又不是没有吃过教训。明明看到了当时他们争先恐后争位的样子,哪里是有吧他们算在内。
这才没过多久呢?就已经把他们排挤成这样了。
多年以后他们还能有好日子过?
别想了。
济尔哈朗:“大汗不会这么不近人情,我相信他的人品,他待人一向宽厚,只要我们对他尽心尽力,他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阿敏:“济尔哈朗,这是你的想法,还是他让你对我说的警告?”
阿敏也不傻,他早就清楚皇太极肯定会留有一手。
济尔哈朗一路上一直对他有颇高的关注,肯定和皇太极脱不了干系。
济尔哈朗:“这是我对你的忠告,和其他人无关。”
阿敏:“那谢谢了,我不需要你的忠告,你走吧,以后别来烦我。”
兄弟俩不欢而散。阿敏自认为能说服杜度,两个人能成功的占领朝鲜,彻底拜托大金。
……
一个月后,皇太极秉灯夜烛,还在思考着该如何和袁崇焕议和这件事。
胡湘湘站在皇太极身边,看着他用手揉搓着自己的脸,可想袁大人的回信一定让他十分苦闷。
皇太极没有拿胡湘湘当外人,他直言信中内容:“他要求我们大金以和为贵,不要再提什么七大恨。”
胡湘湘看着信,并没有立即作答。
皇太极接着说:“不仅如此,他还要求我们退出辽东,将战争中掠夺的人口一并归还,并且迅速从朝鲜撤兵。至于我们提出的经济要求,袁崇焕丝毫未提。”
胡湘湘能感受到皇太极的愤怒,他的喜怒从不流于表面,但这次不一样。
大金人口众多,之前居住的赫图阿拉已经不适合这么多人生存。他并不是因为政治野心,强占着辽东不放。而是考虑到现实问题,自他们占领辽东之后,大金国已经在此地扎根生活。皇太极的议和目的也是为了能保证他的子民能够在辽东安居乐业,用议和得来的生产物资解决辽东因为饥荒和穷困导致的困境。
所以,他肯定是不会在这上面做出退步的。
不用说一句话,他们两个人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皇太极从胡湘湘眼里看到了理解。
这样就够了。
一直以来,各方都对他有许多议论,什么诋毁都有,像什么为了这个汗王之位不择手段等等。皇太极也不恼,说白了就是习惯了。
但是这和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是不一样的。
她能直接走进自己的心里,这种感觉好像是上天对他的恩赐。
所以皇太极很珍惜。
他很想对胡湘湘好,给他想要的,但她真的像是无欲无求,让皇太极找不到任何机会。
那么只有遵循他的意思,将他留在自己身边。
议和肯定还是要坚持议和的,一切为百姓考虑。
自然,在调节了自己的情绪之后,皇太极便说:“他要诚意,那我就再诚意一些,将黄金变成五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锻五十万匹、毛青细蓝布五百万,等议和成功,金国会送明国东珠十颗、黑狐狸皮两张、元狐狸皮十张、貂皮两百、人参千斤。等和好之后,两国互市,每年明国给我大金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锻十万匹、毛青细蓝布三十万匹,我国会送东珠十颗、人参千斤、貂皮五百送之。”
这一次皇太极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特意降低了议和的条件。严格来说,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并不过分,是没有超过明朝的接受范围的。只是当时明朝中央内部党派之争,对征伐金国之事各有各的说法,即使是皇帝主张和解,那些大臣未必会同意,所以胡湘湘看着这封信从皇太极手里再交付给其他人,就知道这次可能又要石沉大海。
……
哲哲从外屋走进来,和胡湘湘打了个照面就进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