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4 / 6)

女老师嗷几声,问句如缺失暂停键的坏收音机:“你本硕都是学心理的?读的哪里?”

恍惚摁坐回面试间,许杏然卡壳几许,被过于格式化的提问呛到。

许杏然抽空思索,想起这是美术组的林月老师,在实验小学教了很多年书。

可惜周围几位老师也在听候答案,了解人的最佳途径无非是刻板又客观的社会要素,许杏然还是得作答。

“对,都学的心理学,”许杏然往椅背上靠,同大家探过来的视线尽量远一点,“硕士在江大的,本科的话——”

“也是江大?”林月的眼睛亮起来。

江城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实验小学近几年招的教师总体学历水平都在往上涨,不光许杏然,名校出生的新老师只会越来越多。

加分项变成铁门槛,进去出来的人都只会更难。

她并不特殊,这让她摸不透林月的意思。

在期待的眼神中,许杏然赶紧回复:“我本科是理工大的,不在本市。”

“哦哦哦,”林月抚掌后仰,“那还是很好呀。”

基础信息过后,是进阶的职业信仰。

“来当心理老师是不是你一直的梦想?”林月很夸张,开口便是梦想程度的闲谈。

“……算不上。”许杏然回得委婉,怕泼灭对方的教师信仰。

“那你是怎么来的实验小学?我们这几年招聘可挤了。”

说起这份工作,倒是许杏然难得的幸运时刻。

学校惯常给各个系设置就业率指标,靠板上钉钉的数据唬住一众看客。

系里奇招频出,有工作没工作的都能打上好工作的标签。许杏然本来是重点观察对象,导员就差亲手给她开张合同,借校友创造纸质offer。

实验小学的心理岗只招一人,有编制,又在寸土寸金的江城,竞争被就业的焦虑强行放大,如蚂蚁般密密麻麻的报名者都做好被炙烤的心理准备。

许杏然要求低,处在广撒网的无头乱撞阶段。

实验小学的第一批笔面,毫无例外地落榜。许杏然不擅长表达,更不擅长表演,表演式的表达杂糅在一起,只能呈现出灾难式的结果。

转机出现在八月中旬。

前任心理老师辞职,补录名单按笔试成绩一路排序,许杏然又被拉进群聊。

应试流水线的标准化产物,非许杏然莫属,笔头下的标线知识对她从来不是无解题。

补录批次只有笔试考核,许杏然意外捡漏,在毕业季的末尾摇身包装成心理老师。

如此看来,理想愿望什么的,比儿时炊烟更易散。

许杏然只简单答复林月:“有意料之外的机会,就抓紧来了。”

饭局结束,喝了酒的都留在座位上叫代驾。

不像来时要赶场子,许杏然慢吞吞下楼,打算打车回家。林月却没有跟话搭子分散的意思,跟在许杏然身边,一齐往餐馆楼下走。

到门口,许杏然掂着手机站住。

“你的车到了?”林月问她。

许杏然答:“快了。”

“那我加你个微信,”林月现翻学校群,生怕许杏然不同意,“我朋友的儿子跟你蛮合适的,等会也让他加你打个招呼。”

“……”

教师身份像相亲里的金色传说,外人羡慕,当事人费解。

远处有车灯闪过来,许杏然望望手机:“我的车快到了,手机上说吧。”

黑车缓缓滑停跟前,隔几阶台阶,许杏然装模做样的脚也收住。

“林老师,我跟您顺路的,”副驾车窗摇下来,是陈之叙的脸,“捎您回去吧。”

“好啊好啊,再好不过了。”林月很惊讶,惊讶于对方的好记性,也惊讶于对方的主动友好。

她几步跃下台阶,同许杏然并肩:“那许老师呢?我跟许老师还有话说——”

“许老师也顺路,是吧。”

陈之叙身子微探出来,笑意完美:“上车吧。”

等林月绕去对面开门落座,许杏然才压眉瞪人,以示不赞同。

“我打车了。”许杏然晃晃莹亮的手机页面。

“你当我蠢吗。”

手半搭窗沿,陈之叙看都懒得看她:“赶紧上车。”

整车都贴着暗色窗膜,穿行夜路,如同封印黑暗的宝盒,坠入沉静。

林月把那位“朋友的儿子”推过来,嘴里没停:“他本硕都是在国外念的,我记得……好像是加州来着,你大可不用担心学历问题。”

陈之叙人在副驾,许杏然只想起来欸几声,老老实实加好友,在林月的监视下发出一条端庄得体的问好讯息。

“你都不看人家朋友圈的啊。”

“嗯?”息屏的动作顿住,许杏然迎声望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