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简单。 对于国防部那边来说,乔秋生绝对是立大功的,甚至还派人问乔秋生愿不愿意进入导弹研究基地。 乔秋生他几乎是没有思考,选择拒绝。他知道导弹研究基地的发展前途肯定是比钢铁厂要的,比起钢铁厂来也更国家做贡献。 只是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有点自私。在他心里,他奋斗的动力永远都是家庭,最开始他到城里当学徒是给阿妹更的生活,更的生活是他在地里刨食提供不的,只有城里才有前途。 而现在如果进入导弹研究基地前途有,生活估计会有,毕竟国家不会亏待家属的。可是与他最开始努力奋斗的想法背道而驰,到那个时候他估计家里会越来越少到他的身影。 他大概是没有那么多的家国情怀,可以舍家大家,他知道与当下的主流想法背道而驰,可是他是样恋家的人。 他最快乐的时候是他在看书旁边还有阿妹陪的时候,儿子儿媳带孙女也在做自己的事情,一家乐融融,至于前程远大什么的他不去想,钢铁厂的八级工,对他来说经够。 国防部那边对于乔秋生的选择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非要强制让人家来的意思,原本也是想愿意来最,不来也没关系,反正以后再遇到技术困难,也可以再去找人家,也没必要非要把人往基地里放才行,所以最后选择给乔秋生一大笔奖金。 六百块的奖金,无论是放在哪里,都绝对是一笔天价奖金,主要也是因乔秋生任务完成的太快,不仅把成品做出来,还提供技术,六百块给得也值。 当然除六百块,还给乔秋生一百斤斤的粮票,是国通用粮票,在个粮食短缺的年头,除钱还给乔秋生发个,绝对是代表国防部对他的重视。 至于什么没给肉票,油票之类,主要也是因在边是主办单位承担食宿,给肉票、油票乔秋生也用不,再加上肉票,油票也不像粮票一样有国通用的,两样只在当地用,在其他地方是不用,带相当于废纸。 因家里囤粮食到现在还没有吃完,一百斤粮票对于乔秋生的诱惑力没有那么大,他直接在沪市边的黑市出手换成钱,换大概两百块钱。 黑市的一斤粮食三块钱,但是用粮票去粮店或者收购站买,一斤粮食也两三毛钱,个年头总是有手上有钱但没粮票的愿意买,乔秋生粮票出得很快。@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于是次他来沪市一趟,手上多八百块钱,八百块钱换成侨汇券后,乔秋生花六百买个电冰箱,之后在友谊商店还买各种省城那边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把还剩下的两百块钱花个精光。 至于外汇券,也是乔秋生跟侨眷用钱兑换的,侨眷靠在国外的家属进回来的外汇每次都可以拿到一定数量的外汇券。 些外汇券在友谊商店些特定地方都是可以当货币使用,但是在其他地方不当钱一样使,所以有人愿意拿钱跟他们换外汇券,他们哪里会不愿意? 那些侨眷得到钱,而乔秋生得到可以在友谊商店用的外汇券,两其美。 虽然乔秋生平时不抠搜,像现在样一次把八百块钱部花光也是少有的事。也主要是因友谊商店里只要有外汇券买任何东西,压根不需要向外面那样还要各种票,比如有买手表要手表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买鞋子要鞋票或者布票,里只需要有外汇券可以。 反正外汇券带回去也没地方花,再加上友谊商店里的东西也都是外边买不到的,乔秋生钱花起来也舍得。 买下来的那些东西数量不少,光是把些东西通过火车托运回来,乔秋生额外花八块钱。 不过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还在眼前的个冰箱上,其他那些从友谊商店买回来的东西都还被装在箱子里没有拿出来,个电冰箱对于大家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 乔嘉嘉对于个年代的冰箱长什么样也很奇,会儿也跟凑近看看。 电冰箱外壳是白色的,在右上角有一个“雪花”的铭牌,通身上下只有一个拉开的把手,冰箱门也只有一个,是一体的那种。 只不过冰箱门拉开后,里面的设计跟后世比起来虽然简陋,但是最基本的功也是有的,比如冷藏室冷冻室。 但是空不算大,整个冰箱的容量乔嘉嘉估摸也只有一百升左右吧,但个容量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