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第33章丰收
南宁县不多的平地,金色的麦子随着微风一吹,便泛起黄色波浪,远处的丘陵、梯田则种着高粱糜子这些耐旱作物,今年的穗子比丰年都更肥更大,开辟的荒田里多是县丞大人推出来让大家种的土豆红薯。收获给南宁县的百姓带来了希望和安定,粗糙的大手抚过这些沉甸甸的穗子,王老头一张本就满是褶子的脸笑得更像是蜘蛛网,冲着家里人高喊一声:“撂刀!”
王家三个壮和三个儿媳便齐声应到,气势比王三壮和王二壮打了一场胜仗还足。
王三壮和王二壮最近都在华阴县剿匪,但剿匪再重要,都比不过秋收,江玄戈特意给团练队放了半个月的假,让他们回来秋收。王三壮和王二壮家里除了之前本有的田地和开荒的田地外,他们两人还因为是团练队的成员,各自获得了五亩地,全家人进入到金黄色的麦田里,孩子们则提着篮子在后面捡麦穗。
孩子们不知道何为丰年灾年,可家里大人是喜是悲他们最能敏锐的察觉,于是捡麦穗的活计也变成了一项可以嬉笑打闹的轻松游戏,甚至在把麦穗烧焦,等麦粒发出清香当零食吃的举动时,大人们也只是笑着让他们不要胡闹,免得把麦子烧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要漏掉一粒瘪瘪的麦子,就能惹得大人们紧张的呵斥。
王三壮和王二壮身强力壮,加上又在团练队训练了那么久,割起麦子像打仗一样,虎虎生风。
赵峰的地才弄完肥田,没赶上春耕,自然今年也就没有秋收。恰好他是王三壮统领大队的中队长,现在团练队放假,他在县城晃悠了半日,觉得无聊,就来到了王家的麦地旁边。
“赵峰,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帮我们家割麦子,晚上杀鸡给你吃。",王三壮冲在麦地边晃荡的赵峰道。
赵峰望着金色的麦浪,闻着成熟麦子的清香,眼里绽放出幸福的光。他微眯着眼,丝毫不因为王三壮是他的顶头上司就顾虑,开玩笑地喊道:“县丞大人说了,任何人不能强迫下属帮着种地,回头给你报上去,让县丞大人把你从团练队里撵出来。”
王三壮也开玩笑回道:“那我给你开工钱怎么样,一天五十文,别人雇的麦客一天可只有四十文。”
今年南宁县大丰收,有地多的人家便出钱请一些身强力壮的流民割麦子,最开始价格参差不齐,但在市场的自动调节下,一个麦客一天的工钱维持在了四十文上下。
修路只能吃两顿免费的饭,当麦客,主家不但管两顿饭,一天还能拿四十文的工钱,但凡能被主家相请的人,都来当麦客了。起初他们还担心现在耽搁厂天不修路,以后就再也进不去,县丞大人却传话下来说不用担心,让他们先挣钱,以后想修路可以随时回去。
没了后顾之忧,毛遂自荐当麦客的人更多。赵峰哼一声:“外面那些麦客割起来能有我快?我一个人顶他们两个!”,他抄起镰刀,像一台收割机,他那一拢的麦子飞快向后倒,很快就追上了王三汇王三壮笑着捶捶他的胸膛:“谢了兄弟。“刚刚剿匪,县丞大人又大方,凡是立了功的都有不错的奖励,更何况赵峰在几次剿匪种屡立奇功,获得的奖赏比他这个大队长都多,哪里会缺钱。
赵峰笑一声:“不用谢,大队长,其实我挺喜欢割麦子,感觉心里很踏实。一想到明年我也能收割自己的麦子,比剿匪立了大功还高兴。”王三壮点头应和:“是啊,砍人头哪有割麦子带劲。今年我们家收获不错,就算交了赋税,剩下来的粮食也够全家吃两年,还没算那些荒地里种的新粗食呢。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赵峰抬头看麦田里到处都是人在热火朝天的割麦子,不时有高兴的喧闹声和家里人送饭的声音传来,点头:“是,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这样的场景,比起外面,堪称世外桃源。
别的不说,就说百里之隔的华阴县,他们去剿匪,见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虽然比去年好点,在交了赋税之后,恐怕也只能维持全家人半年的口粮,斗年之后没有粮食,华阴县那些农户只怕又会成为新的匪寇。同样的府郡下属两座相邻的县,连地理环境天气都差不多,却只是因为南宁县多了江玄戈这个县丞,彼此的境况便是天差地别。他的主尊江玄戈,让无数人活了下来。
他把江玄戈做的事情搜集了之后,细细思索,发现江玄戈其实也没做特别高深的事情,无非就是在灾年打掉黑心的地主大户,收拢全县的粮食,让全县的百姓参与进来兴修水利开荒,给百姓们提供免费的粮食,然后看重春耕,发挥衙门务农官的作用指导种田,只是这样坚持了一年,南宁县便得到了一个大丰年。其他地方的官员怎么就不知道做呢?!他们的惫懒、贪污,要的可是其下千千万百姓的命,如果当初他老家的官员能够像主尊这样,他全家人肯定现在者都还活的好好的。
赵峰下手的动作变得凶狠,似乎把刀下的麦子当成了狗官的脑袋,恨不得一刀下去把这些尸位素餐的狗官全砍了。
割了一天的麦子,午饭由王老太太送到地里,晚饭则好好做了丰盛的一桌,真的把鸡杀了。
赵峰看到桌上的炖鸡,忙道:“怎么真杀鸡?我随便对付一口就行,太可惜了。”,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