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丽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五七章 改变

第一三五七章 改变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自由执法。

同时王言也跟杨广解释了一下缘由,本来就支持的杨广,继续支持,百官勉强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此一项权力得以确立。

在古代,交通不畅,地方大户根深蒂固,其实给谁权力都是一样的。最终也都是地方大户协作的,所谓的哪一方坐大,不如说是哪一方跟地方大户牵扯的深,大家沆瀣一气,地方大户愿意配合罢了。

毕竟县官都是流官,过去呆几年就走,怎么也干不过地方大户的。从中华有建制以来,不知死了多少的地方官,不是病死的,就是走水烧死的,登高失足摔死的,总之都是意外而死的。但总也不可能有那许多的意外……

除了这些以外,王言又重新制定了后勤补给的路线。结合内陆漕运、近海海运,以及各地方可支配的粮食等等多方位的因素,优化了后勤配给,提高了速度,降低了路途损耗。

同时也确立了地方部队的补给,确立了地方需要担负的份额,粮食直接就地解决,朝廷再通过其他方式对地方进行弥补。同时地方部队也分到了一些田地,可以屯田补充相当一部分的消耗,或者是多种一些蔬菜之类,吃的也能好一些。

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粮食转运,减少损耗,节省开支。

至于其他的武备、战船等等,那是一直都有专人研究的,有着完善产业的。不过军政分离以后,原本的那些归属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都转到了武备堂那边去。

别的地方王言管不到,但是现在大隋的军队都是他话事,涉及到的各种生产人员,以及劳役等等,那也是百万级的。

大隋常备兵力六十余万,围绕着这些人服务的,一百六十万都打不住。养马的、屯田的、做饭的、运输的、生产的,凡此种种一大堆的人。

如今大隋真是暴发户,有钱都不会花。在海贸的推动下,不断运回来的财富,将大隋的富庶程度一船又一船的推向高峰。

大隋的商事在发达,生产力在提高,局面大好,已经能支撑很多事。

所以王言提高了士兵的待遇,同时对各种的匠户进行了基本薪酬的核定,加上了计件工资,精确到每一枚羽箭的箭杆、箭簇,都扣了经受工匠的名字,方便计件,也方便后续的质量管理。

最大的一项开支,便是军队方面免征劳役,不强制摊派,而是花钱找人来干活。如此一来就大大提高了

积极性,同时军方开出去的钱,也会从其他渠道回流。

如果没有全面回流,那就要杀大户了。

王言就是这么跟杨广说的,杨广也愁钱怎么花,制约他花钱的就是人力、地力,而不是钱本身。

眼下王言给他又讲了一大通,他也是思考多年,反正钱也没地方花,金银都要堆成山了,花就花吧。

毕竟海外有着一大堆的金矿、银矿,全都是钱。

于是杨广也就同意了,先以军队方面做试点……

其实杨广也能感受的到大隋的繁华,自从海贸以来,给官员加薪都加了好几次了。第一笔商税也收了上来,虽然杨广知道其中一定有猫腻,但却也是一笔从没有想到的巨大数字。

总的来说,只要杨广不往死了折腾老百姓,不往死了逼迫大户,大隋的江山还是很稳固的。就怕用力过猛,丢失了民心,让豪门大户鼓动起来造反,狼烟遍地,那就糟糕了。

所以王言一直劝着杨广,但杨广总是急躁,迫切的想要大隋江山达成他理想的样子……

“行了,每次见朕都说这些,朕焉能不知?只是如此江山,实在让人着迷啊……”

杨广不耐的摆了摆手,转而问道,“你说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发动?”

“陛下,你看你又急。”

王言笑着说,“而今规矩方定,地方换防之事没有一年半载是做不完的。还有边军那边,也要稳定住,军资转运都要磨合。杀一家一姓是小事儿,可咱们杀的多啊。陛下莫不是忘了上次臣在并州平叛之时,朝堂上可是鼓噪不休啊,好像我大隋江山顷刻便要亡了去。

不做万全准备,实在不敢轻动。若是到时天下皆反,那该如何收场?陛下不要急躁,最迟不过明年底,便要行动一番,试试这些大族的成色。”

杨广长出了一口气,有些不甘心的说道:“那便再等一等。”

“陛下,运河修的怎么样了?”

说起这个,杨广笑了起来:“你的方法放大到了现在也很管用,本是一年的工期,可实际却只用了九个月便做完了。朕派下去的人都说,周围征调了劳役的县城都热闹许多,商事确实兴旺。

包括洛阳那边也是如此,你上次说冬日里干活太遭罪,朕想着那便散了劳役,多给些钱粮,再发棉衣,有愿意做事的那便继续做,不愿做的便回家去。结果出乎意料,人不见少,反而是又有许多百姓听了消息,主动过来干活,言说做到腊月再回家,过了上元节再

来,一直做到开春。

洛阳那边你没去看,上个月朕去了一趟。那边可真是热闹啊,开了许多的酒肆,还有卖些生活所需的铺面,听宇文恺说,那边是渐渐热闹起来的,赚的都不少,都说朕是圣君呢。子言啊,你功莫大焉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